教会需要圣经辅导
阅读更多 »
教会需要圣经辅导
阅读更多 »
[希伯、圣山] 5月19日,凯勒牧师离世归主。凯勒的生命、书籍、讲章及事工,都深深地影响着家庭教会,他的一生不断地将主耶稣基督指给我们看。许多牧者的生命因福音神学被更新,他们也会因福音神学、城市异象而反思、拓展自己的服事。盼望凯勒牧师给纽约救赎主教会弟兄姐妹的最后一个忠告——不要为自己图谋大事!——也成为我们的心志。
阅读更多 »
[司布真] 我在我们必死的生命中看到冬夏的更替,看到顺境和逆境的轮转。至于属灵和思想方面的经历,在我看来,只要地还存留,我们里面就有“我”的起起伏伏,“我”的兴起和消沉。无论你是播种还是收割,都要赞美和颂扬主。夏天的时候要说:“赏赐的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冬天的时候要说:“收取的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让祂做祂看为美的事,但对你来说,总要把赞美看为美事。
阅读更多 »
[理查德·伯瑞特 (Richard L. Pratt, Jr)] 我们应该怀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一般启示和特殊启示本质上绝不会相互矛盾。无论是一般启示还是特殊启示,都是同一位上帝在说话,而上帝只会说真话,祂不会撒谎。其次,我们必须记住,我们从特殊启示和一般启示中所认识到的,并不是启示本身,而是我们对启示的理解。人类的理解总是不够完美。一般启示和特殊启示实际上没有冲突,因为它们都来自上帝;但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却可能有冲突,因为理解来自我们。
阅读更多 »
[斯蒂芬·韦勒姆(Stephen Wellum)] 人类究竟是善还是恶呢?在亚当里,我们受造本为良善;但在亚当的罪中,我们成为恶的,我们堕落了。在基督里,我们得着新生命,并且末了,当基督再来时,我们将得到荣耀的身体,不再犯罪,永远完全。但是在基督以外,我们仍然在罪中,我们仍然是邪恶的,我们需要圣灵的工作使我们重生,我们需要耶稣基督成为我们的主和救主,如此我们才能在祂里面得到良善的新生命。
阅读更多 »
[苏民] 教会不仅要去处理一些牧养中的难题,更要去正视和解决因自身的局限和软弱而导致的诸多问题。作为方法论的圣经辅导,可以成为教牧辅导的方法、工具。作为教会文化的圣经辅导,不是在抢夺教牧辅导的权柄,而是为信徒团契、彼此影响带来文化更新,进而助力教牧。为什么不愿意尝试了解圣经辅导展示的“与福音相称、挽回与磋商”的模式和文化,好更新我们原有的“压服/怕人—掌控/躲避—积怨—爆发—冲突—冰冷”的模式与文化呢?
阅读更多 »
[苏民] 圣经辅导绝不只是一套危机干预的方法,而是有其内在机理,有其整体性的教牧价值的。若要探究其机理,建立圣经辅导的知识谱系,需要由圣经辅导“向外探寻”——了解圣经辅导与圣经、神学的关系,也要“向内探寻”——了解圣经辅导学科内部的子科目,了解子科内及子科间的逻辑。笔者对圣经辅导的知识谱系加以梳理;其中的“圣辅原理”、“圣辅方法论”都有各自完整的知识架构,因而笔者着重分享对这两部分的理解。
阅读更多 »
[本刊编辑部] 在当代牧养现场,涉及人论中“人的构成要素”的部分,传道人努力打的“两场仗”是:第一,怎样真正看重灵魂的价值,而不是高举物质主义,沉湎于身体的享受。第二,在看重灵魂价值的同时,如何避免反智主义、神秘主义。为此,我们需要梳理改革宗信仰中关于“人的构成要素”的教义。从神学上反思,反智主义的成因,不在于对“灵、魂、体”的区分和对三者秩序的界定,而是认识论上的问题。
阅读更多 »
[亦文] 无论是内地会,还是伦敦会,在1900年中的聚会上,都没有撤离中国的计划。宣教士们并非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或者是把头埋进沙堆的鸵鸟,而是始终戴着属天的眼镜,在万事中都能看到中国福音化的大契机。五口通商以来,中外关系一直在风雨飘摇的动荡中,宣教士要是等到海清河晏再进入禾场,恐怕永远不会踏足中国,正是因为他们视抢救灵魂的机会胜过一切的动乱和危难,福音才有可能在中国最荒蛮、最排外的地方传开。
阅读更多 »
[倪步晓] 民国时期的华中教区抱持基要信仰的教会立场,尤为强调,培育信徒灵性的成圣便会带来教会复兴,社会才有改良的可能性。换言之,因为遵循基要信仰的救赎模式,宣道会认为个人的罪性是所有社会问题的根源,个人得救才是中国社会的出路;也就始终专注于个人拯救的福音要旨。华中区的教会,以包括了宗教经验、培训机制、反现代主义立场及基要身份的认信,作为清晰的边界。
阅读更多 »
[莱尔] 怀特菲尔德在信仰上有着非同一般的爱心、宽容、慷慨,他爱所有真心爱主耶稣基督的人。他请求卫斯理在他的葬礼上讲道,他看待卫斯理,就像加尔文看待马丁•路德一样——“只是耶稣基督的好仆人”。
阅读更多 »
从反思到归信,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我从现代返回到雅典,再从雅典走向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我找到了我的主——耶稣基督。他为我而死,使我与他一同复活。同时,他呼召我背上十字架,从耶路撒冷走向雅典,从雅典走向世界。从耶路撒冷到希腊,我之所学接上了智慧的光源;从希腊走向世界,我传讲耶稣的福音。而此时的我已不再是曾经的我,而是在基督里新造的人。
阅读更多 »
[文/保罗·格里蒙德(Paul Grimmond] 我们的“召命”不是所做的工作,而是我们的整个生命,这生命赐给我们,让我们为服事基督而活;福音呼召我们,借着承认一些工作比其他工作更重要,以此承认所有人的价值。工作只是为基督之名所做善工的一部分。愿上帝让我们每个人都在工作中满有忠心!
阅读更多 »
编译/Little Paul 1900年8月初,宣道会华北区监督艾礼舜牧师(Rev. Emil Olson)等瑞典裔宣教士,为躲避义和团拳民和盗匪的袭击,携子女进入位于归化 …
阅读更多 »
《把握时机》(Time for the Talk)帮助基督徒父亲与发育中的儿子谈“性”。但如果以为这本书仅仅是辅助父亲对儿子进行“基督徒式的性教育”,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本书最精彩的其实是把“性”放在一个人从男孩成长为成熟的男人的关键点上;而把“谈性”置于父亲帮助儿子成长为有上帝形像的成熟男人这一重大、光荣、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下。
阅读更多 »
wordpress theme powered by jazzsur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