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08年11月号(总第14期)

2008年11月号(总第14期)

贪婪的产物——次贷风暴和奶粉污染

文/陈彪   “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6:6-10)     两个揭示性的事件   本人短短几周回国出差的前后,强烈地经历了发生在太平洋两岸的两个事件。这次回国,没有赶上精彩纷呈的奥运会,不过看到了残奥会的风采。忙里偷闲还回了一趟兰州老家,探望年迈的父母和久别的弟弟一家。从几十年前的全民经商,到近几年来的全民炒股,如今中国几乎家家户户都成了股市弄潮儿。在家人谈论到今年股票损失和对生活的影响时,我当时的直觉是,中国教会和牧者们是否预备好,有针对性地从管家身份和职责的角度,教导和牧养弟兄姐妹,而非简单地抱怨厂商、政府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无论得时不得时,如何能切入慕道朋友的人生,让他们在这个堕落的世界中看到基督真理之光?同时, …

阅读更多 »

从“于丹现象”反思教会讲台事奉

文/紫晶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论语》而迅速蹿红,名扬海内外。 她的讲座得到大众热烈欢迎,书也极度走俏、畅销。显然,她在市场上赢了,因为市场以受众与发行图书的数量为硬道理。但数量是否能说明一切,说明这样的学识是有真学术含量,以及这是求真的学术吗?还是玩弄经典,娱乐大众甚至是“愚乐大众”呢?真理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吗?有人称她是“不学而术”,缺乏对经典的扎实研究与正确解读的基础。   于丹是当代批量化文化生产机制的产物。就像这个机制曾经创造了超女、郭德刚、张艺谋、易中天、王朔一样,它也创造了于丹这个可以供大众消费的文化符号。北大、清华等校十博士称她为:“学术超女”,称她所讲的是“心灵鸡汤版《论语》”。   从于丹现象我们 …

阅读更多 »

从敬拜赞美看后现代主义对教会的影响

文/李健安   前言   今天在东、西马来西亚几乎所有的教会,崇拜仪式中必有一段称为“敬拜赞美”的时段。这时段的特点乃是近乎清一色地使用短诗;且几乎都是以“赞美”为内容的短诗。再者,这段敬拜赞美所唱的短诗与崇拜过程中的其它环节,特别与讲台的信息,是完全无关联的。在乐器方面,除了钢琴之外,也使用电子合成器、吉他、敲击乐器、鼓、铃鼓等。另外,除领唱者之外,尚有两三位伴唱者。这种普遍的崇拜聚会现象,不只是风气,更是一股潮流,冲击、席卷着教会。   这样的敬拜赞美,表面上给传统教会的崇拜注入一股活力,也似乎吸引了一些年轻人参加聚会。但背后是一股教会世俗化的洪流,正在腐蚀教会的正统,进而对教会产生长远的负面影响,使教会腐化,令人忧心忡忡。   (一)世俗化思潮 …

阅读更多 »

不义的钱财——路加福音16章1-13节的比喻

文/康来昌   因信称义与欧美的金融风暴有关吗?与中国的毒奶粉事件有关吗?与台湾的政客腐败有关吗?当然有,因信称义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是基督徒行事为人的指导原则,包括在动荡、危险、下流的世界中生活的指导原则。路加福音16章1-13节的比喻,很恰当,很切时地表达了此一观念。   这个比喻宜分为三个部分:   1-8节:耶稣又对门徒说:“有一个财主的管家,别人向他主人告他浪费主人的财物。主人叫他来,对他说:‘我听见你这事怎么样呢?把你所经管的交代明白,因你不能再作我的管家。’那管家心里说:‘主人辞我,不用我再作管家,我将来做什么?锄地呢,无力;讨饭呢,怕羞。我知道怎么行,好叫人在我不作管家之后,接我到他们家里去。’于是,把欠他主人债的,一个一个地叫了来,问头一个说: …

阅读更多 »

辅导与圣灵的工作

  文/李台莺   我们圣经辅导学的研究所课程里面,有一门《辅导谘商与圣灵工作》(Counseling and the Word of Holy Sprit),这是世俗心理学课程中所缺乏的。世俗心理辅导工作是在辅导员(或称谘商师)和被辅导者(或称当事人)之间进行。辅导员有系统地与当事人互动,以协助当事人有效地解决问题:行为改变,心态改变,并适应环境。辅导员改变当事人的能力,加上当事人愿意改变的意志力,是辅导个案成功的两大要素。当一个个案被视作成功时,多数人会将功劳归给那位“有智慧”、“有经验”的辅导大师。这是世俗心理辅导的通识。   然而圣经辅导却持另类观点。我们圣经辅导学认定福音的大能和神的恩典拯救罪人,耶稣基督已为罪人受死,并从死里复活,破除一切罪的诅咒和捆绑,使信耶 …

阅读更多 »

圣诞节与传福音

                                    文/子衿     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庆祝的圣诞节又快到了,这个纪念救主基督耶稣降生的日子原本是充满了神圣、崇敬、感恩,如今却脱离了它的本意,变成了驯鹿、圣诞老人和圣诞树装扮的普天同庆的公众假日,也成为众多商家青睐的年末商业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节期和舞台。不仅商家们绞尽脑汁筹备圣诞节的种种促销活动,很多教会也积极准备和精心策划圣诞节期间的各种活动,安排种种节目,力求能在年终这个最后的节日里大有收获,满载而归。   在圣诞聚会数周之前,教会同工们就要开会讨论和安排具体的事项。但我们今年的同工会在讨论到圣诞聚会的主题,应该是以传福音为主还是赞美敬拜为主时,引发了很多的争论,这其实表露出我们 …

阅读更多 »

请你来当陪审员——扬州教案140周年纪念

文/亦文   民教冲突是中国近代教会史的重要特征,140年前发生的扬州教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一事件在中国被称为“扬州教案”,在西方则被称为“扬州暴乱”(Yangzhou Riot)。这一事件在国内受重视,因为这是近代史上长江三角洲地区“最早的一次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群众斗争”1;它在英语世界受重视,因为曾在英国政界掀起轩然大波;而它在教会史研究中受到重视,则因为这桩教案涉及到最大在华差会的创建人是否扮演过“不光彩的侵华角色”。在浏览古旧案卷的同时,笔者也邀请各位读者穿过时空隧道,扮演一回“陪审员”,评一评当年谁是谁非。   2003年10月在《档案与建设》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档案里的扬州教案》(下简称《扬州教案》)的短文,也许可以代表国内近代史普及出版物对这一事件 …

阅读更多 »

用爱心说诚实话——改革宗传福音之道[注1]

文/ 金·瑞德贝格  译/文睿   校/煦     (一) 何为传福音?   对许多人来说,基督徒生活的实质就是“向别人传讲耶稣”,但是在太多的例子中,传福音变成了向别人传讲自己,述说基督教是如何冲击了我们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要为传福音下定义时,这个问题就很明显了,我们发现人们经常混淆了自己的见证、个人经历和圣经对耶稣基督的见证之间的关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尝试使别人相信的时候,会如此容易就去谈论自己,而不是单纯地叙述福音的事实。太多人以为传福音的实质就是个人见证,而非圣经的见证。   按照维尔•麦兹格(Will Metzger)那本很有帮助的书《说出真相》(Tell the Truth)的说法,圣经对基督作的“见证”(witness)和我们自己信仰 …

阅读更多 »

愿万国得知你的救恩!——从“光与盐”丛书看文字事工对教会建造的益处

文/老漫     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光与盐”丛书带有浓重的宣教色彩,所推出的六本书中有五本是宣教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前两本,尤其是《穿越荣耀之门》,读了又读。   就在此时此刻,大约有5万名美国宣教士,1.5万名韩国宣教士在世界各地领人归主,而中国派出的宣教士寥寥无几。国内教会对社区传福音和短宣很熟悉,但是对跨文化、跨语言、跨民族的宣教(如去穆斯林国家)比较陌生,并且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光与盐”丛书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可以帮助我们纠正一些对宣教朦朦胧胧、不完全、不正确的观念。   首先,当我们谈到海外宣教的时候,弟兄姊妹们马上的问题是:“在国内,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么多的人没有信主,我们为什么要劳民伤财,跑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呢?”《穿越荣耀之门》一书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