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更多 »
美境重寻─中国教会未来发展之路
文/庄祖鲲 今天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世代,许多事情因着从不同的侧面去看,而得出完全不同的观察与结论。这不但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是如此,就是在教会中也是如此。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他的名著《双城记》序言中的几句话,可能是对这个时代最贴切的写照了: 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也是一个愚昧的世代; 这是一个充满了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感到绝望的冬天; 一切似乎形势大好,又似乎形势大坏; 我们周遭好像万事俱备,又好像一无所有; 我们好像一起直奔天堂,又好像同时朝反向而去。 特别在2008年奥运会即将举行的前夕,这两副图画就同时展现在我们眼前。从正面来说,中国教会似乎遍地开花,教会人数三十年来有了爆炸性的增长。同时借着现代科技的传播媒体,海外教会(特别是美国及韩国)的增长模 …
阅读更多 »对家庭教会寻求登记的神学反思
文/孙明义 当前一段时间的教会法人登记过程告一个段落后,神学性的反思自然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在大陆家庭教会寻求法人登记的过程中,为了让更多的教会,特别是海外的华人教会能够更好了解大陆家庭教会的发展动向,笔者写了“认识中国城市家庭教会”一文(以下简称“认识文”)[1]。文章的基调是观察与介绍性的,而不是神学反思性的,就是说,它不是一篇神学理论文章。因此可以理解,其所使用的术语不是严格的学术性术语,有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理解或者解释。例如,文中所说的“家庭教会浮出水面的时候已经到了”,会被理解为是一种对时局的判断。但这并不是文章的本意。其实通读整篇文章,文中对中国家庭教会的描述,一个核心性的概括是,教会群体意识的觉醒,以及相应而来的对自身处境和使命的新的认识。教会寻求法人登记不过是这种 …
阅读更多 »工具中性论
文/汤绍源 摘要:本文意图指出工具并不中性。就两件布道的工具——市场学和互联网作为例子,考究它们的哲学性向。笔者的结论是,两件工具深具后现代特性,而且也有不合圣经之处。 一、源起 本文并非理论探索,而是对一个现象的阐释,进而提出牧会上需要关注的路向。所以目标不是学术讨论,乃是实际应用。但其出发点是神学性的,哲学性的。 多年以来,上一辈的牧长常教导说,工具是中性的,紧要的是正确的、向神的动机;所以传福音的时候得用上各式各样的方法,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当然英谚亦有说:“通住地狱的路是用良善动机铺成的!”从以上所说,读者已察觉到笔者对工具中性的警惕。不错,这正是笔者的看法。只是今日的教会仍相信“工具中性论”,就如《马鞍峰现象的评估》[1]一 …
阅读更多 »谁是“好撒玛利亚人”?
文/康来昌 路加福音10章25-37节,耶稣讲了“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几乎所有人的理解都是,好撒玛利亚人是那个问问题的律法师,是我们基督徒,乃至每个人的榜样,这比喻教导基督徒要学做好撒玛利亚人,作每个人的邻舍,作世界的盐和光,普爱众生。 这样说应当没有错。但耶稣是不是在用这比喻提醒我们:要成为好撒玛利亚人之前,我们得看清楚“我是谁?”我们记不记得自己的本像(犹太人和外邦人一样,罗2:9-11,28-29;徒10:34;加3:28),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弗所书第二章说:“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所应许的诸约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 …
阅读更多 »在治疗的时代重寻上帝
文/G.S.绍格瑞 译/诚之 想得到当代文化的粗略印象,只要到附近卖场的书店逛逛就得了。当然,会有一些标准书籍:古典平装书、神秘小说、人物自传、字典、名著解读,甚至还有圣经。既然经理人的脑子里塞满了消费者当季想看的书的概念,它就很适合作为我们(西方)文化中,集体心智的一个展示台。你一定会注意到,这些书店中充斥着“心理学/自我帮助”一类的书籍。扫描一下这些书籍的标题,就可以看到市场在销售的是什么: 平安、爱与医治——身心交流、自我医治:探索之路 饶恕与遗忘:我们不配得的伤痛的医治 医治束缚你的羞耻感 说谎的人:人类医治邪恶的盼望 如果说,基督教书店是我们次文化的一面镜子,且让我们浏览那些相当于自我帮助的书名,看看基督徒想听些什么: & …
阅读更多 »讲台事奉的信念
文/艾鱼 一、引言 地上没有完美的教会。每个教会的牧者总是面临层出不穷、处理不完的挑战和问题:教会的建造与治理,同工的培养与矛盾,信徒的造就与离开,结婚与离婚……。但圣经告诉我们,神的教会总是有盼望。保罗风闻他苦心建立起来的哥林多教会有结党纷争、淫乱拜偶像、混乱圣餐等一大堆问题时,却仍然致信“哥林多神的教会”中那些“蒙召做圣徒的”,说“常为你们感谢我的神”,并以属灵的洞见宣告说:“他也必坚固你们到底,叫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林前1:2、4、8) 神是我们永远的盼望,又是我们随时的帮助。他把生命的粮赐给我们,亲自用道来喂养我们。相信我们都同意,信徒属灵生命的景况,与他们对笔之于书的“生命之道”,对神的话语有何等的认识息 …
阅读更多 »中国学人网络培训的新尝试
文/落麦 网络培训的机遇与挑战 2007年底,中国网民数已达2.1亿,因而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再是“为何”,即使用网络进行神学培训的意义与重要性;而转向更具实践性的“如何”,即如何利用网络实现远距培训,与国内长期极度需求状态相对接。本文就中国学人培训网在此方面的尝试,概略分享如下。 初尝网络培训新鲜奶酪 1998年,《海外校园》杂志社和“大使命中心”陆续出版了《中国学人培训材料》,网络基督使团(CCIM)则将之开发成“中国学人培训网”(www.chinapeixun.org),并于2002年推出。初步具备注册、管理等机制,能够以较少的资源,最低的经费运作,使学员通过自学完成学业。初期,每年注册学员超过200人,国内的主内网站纷纷转载教材,但其后注册人数却 …
阅读更多 »从历史发展看教会增长运动
文/曾锡华 20世纪见证了西方基督教会的衰退及非西方教会的兴起。因受自然主义、物质主义及世俗主义的冲击及教会的妥协,今天欧洲已成后基督教地区。北美洲因着复兴运动、基要派及福音派教会的兴起,教会在生命及见证活力上仍能维持。在20世纪,北美洲接替了日薄西山的欧洲成为普世基督教运动的大本营。 在20世纪中,北美教会带动了三个普世运动,首先是最终发展成普世教会中最大运动的灵恩运动(简称为第一波至第三波等),但此运动却非所有教会都能领受。其次是普世宣教运动,例如“学生志愿运动”(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宣教风潮等,但这些只是单向的宣教运动。 至于影响最广,引起各地响应的要算是由马盖文(Donald …
阅读更多 »喂养绵羊还是娱乐山羊
文/司布真 译/文睿 校/灵曦 在承认相信主的阵营中有一件恶事,是如此厚颜无耻,在过去的几年里就连最近视的人都几乎不会注意不到。它以超常的速度发展,变得更加邪恶。它就像面酵一样发动,直到全团都发起来。魔鬼向教会暗示,说她使命的一部分是为了把人争取过来,要给人提供娱乐。魔鬼做的事情很少有比这更聪明的。教会不再像清教徒过去那样直言不讳,而是渐渐调低了她见证的声音,对现今的轻浮无聊的行为眨眨眼睛,并找理由接受。过去它在它可容忍的界限内容忍这些事情,而现在它在以争取普罗大众为理由的表象下,全然地接纳了这些事情。 我的第一个抗议就是,圣经从来没有讲过给人提供娱乐是教会的功能之一。如果这是基督徒当做的工,为什么基督从没有提到过它?“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16:15)这再 …
阅读更多 »教会成长的正常途径
文/里根·邓肯 译/玲波 校/煦 对于认信的基督徒而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困惑和混淆的时代(认信的基督徒,即持守公开和共同的神学立场,就是忠于圣经里关于信仰及实践的教训,正如宗教改革时期一些著名的信仰告白所阐明的)。我们正目睹自由派神学的最后消亡,五旬节派神学的兴起,所谓的新兴教会运动的开始,福音派的分崩离析,以及在不断增长的“后基督教”文化中,教会如何在管理她的生活和事奉方面全然混乱。在我们周遭我们看到,以福音影响文化为名,福音派的教会在信息和方法两方面都在妥协(通常不是故意为之)。 今天常常可以听到一些时尚的词句和术语,用来界定和表达新的(或者说更与文化合拍的)的事奉方式:“目标导向”,“使命化”,“本色化”,“言语与行动”,“远古与未来”,“新兴/兴起的 …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