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22年03月号(总第89期) 我们能否一生持守信仰到底?

我们能否一生持守信仰到底?

文/蒋虹嘉

 

基督徒的人生面临各样的争战,每天都要对付从撒但、内在残余的罪性以及世界来的试探和攻击。除了不犯亵渎圣灵的罪,基督徒仍然会犯各种各样的罪。而且人生中更是经历许多无法预测的变化,包括病痛、苦难和逼迫,我们发现自己是如此脆弱。在所处的社会里以及世界的大舞台上,我们也耳闻目睹各种邪恶不法之事日益增多(像暴力、腐败、欺诈、不义的战争等),不但令许多人的爱心渐渐冷淡、变得麻木,甚至失去盼望。活在这样的世代里,我们不禁会问:信徒能否坚忍持守信仰到底?会因犯罪或倒退而失去救恩吗?会叛道离教吗?我们能指望我们的信心有确定的保证而不至于失落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圣经给了我们清楚的应许: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祂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彼前1:3-5)

 

这里的应许提到有永远的基业为我们存留,而我们又是被神的大能所保守,将来必得着这基业。另外,使我们得以承受这应许的途径是藉着我们的信心。所以,彼得接着说:“但如今(你们)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彼前1:6-7)在经历各种各样的试炼后,圣徒的信心不但不会失落,反而变得更纯净。

 

圣徒的坚忍(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是改革宗传统教会教导的一个重要教义,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首先需要澄清,我们在此讨论的是关于“圣徒”的坚忍,就是那些在基督里真正重生,蒙召作圣徒的。其次,这种“坚忍”不是指在今生中不再犯罪,而是指不会故意生活在习惯性的罪中。[1] 而且这种坚忍是指圣徒不会最终从恩典的状态中失落,以至失去救恩。再者,圣徒的坚忍不是来自重生的灵魂里任何内在的东西,而是归功于神永恒长存的旨意,以及祂信实不变的恩典在圣徒里的工作。[2] 故此,唯独凭着信心(sola fide)圣徒才能坚忍到底。[3] 在本文中,我先从救恩的角度阐述圣徒必蒙神保守的真理,然后讨论警告和惩戒的必要性,最后简述信徒坚忍的途径。

 

一、救恩是三一真神的大能工作,圣徒必蒙保守

 

圣徒的坚忍关乎我们最终的救赎,但它不应该被误解为好像是靠着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救恩,从开始到结束,首先关乎的是神永恒旨意的实现。救恩是三一真神的大能工作,始于永恒的过去,在历史上透过基督的位格和工作完成,并藉着圣灵的能力在信徒的生命中运作。神的旨意永不失败!因此,圣徒必蒙保守到底,得到最终的救恩。以下是圣经关于圣父、圣子和圣灵为我们的救恩所做的工作。

 

1、圣父永恒不变的爱、拣选和收纳,以及救赎之约的永恒确定性

 

父神对我们不可更改的拣选,以及祂在基督里对我们永恒不变的爱,意味着我们蒙神保守的必然性和确定性。[4]以弗所书1:4-6向我们启示了这个重要的真理:

 

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使祂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这恩典是祂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

 

父神的主动性体现于祂首先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并预定我们透过基督被收纳作儿子,成为后嗣继承基业。[5] 从永恒的过去开始,神就建立了不变的目的:透过基督拯救我们。由于神的旨意是不可改变的,所以它的实现也必须是不可改变的。拣选的确定性,建立了信徒将被保守到底而不会最终失落的确定性。[6]

 

而且,神拣选我们的唯一原因是我们所不配得的、神至高主权的爱。[7] 神的拣选是在创世之前做出的,这意味着它不依赖于历史的偶然性或任何人的功绩,而完全取决于神至高主权的恩典。[8] 神的拣选这一概念在旧约中已经显明,例如神拣选了雅各而不是以扫(罗9:11),并从地上万族中拣选了以色列(申7:7)。以弗所书1:4-5强调的是:神的拣选之爱是出于神自己完全自由、满有恩慈和不可改变的旨意,没有任何人配得这样的爱。“成为圣洁和无瑕疵”不是神拣选的条件或原因,而是目的——这与基督为神的选民所做的目的相同(弗5:27;西1:22)。[9]

 

不是因为某个人身上有什么好的或有吸引力的东西,值得神将祂的永恒之爱赐予他。正如罗伯特·达布尼(Robert Dabney,19世纪美国南部长老会神学家)所言:“神决定将祂的拣选之爱赐给罪人的原因完全在于神,而不是在信徒身上。因此,在信徒的心里或行为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最终改变这爱的目的。”[10] 当神最初赐给我们救赎的恩典时,我们是在全然的堕落之中。因此,在我们重生得救之后,没有任何新的对神不忠的行为(尽管我们会对此感到内疚)可以促使神改变祂的心意,收回祂的恩典。[11] 神永不改变的拣选之爱,给了我们永恒的保证。

 

再者,神拣选我们,是要收纳我们作祂的儿子。[12] 我们在基督里的儿子身份是与两个预定的结果有关:1)我们成为基业的法定继承人(罗8:17);2)我们将被更新为有基督的形像(罗8:29)。“收纳为嗣子”(adoption)是保罗书信中一个独特的主题,共出现了五次。[13] 使徒保罗借用这个来自于当时希腊罗马的社会背景的概念,来解释神对选民的救赎目的:我们不仅得救,而且成为神家中的成员。[14] 在罗马社会里,收养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家庭的遗产(包括姓名和财富)。因此与现代的观念相反,当时的习俗是收养值得称赞的年轻人为儿子,而不是收养婴孩。彼得也谈到圣徒的基业是“在天上的”、“不能朽坏、不能玷污和不能衰残”(彼前1:4),与旧约以色列人作为神所收养的儿子而承受地上的产业作对比(出4:22-23;罗9:4)。迦南地是以色列人的产业,却被敌人的入侵所摧毁,被以色列的罪所玷污,因神的咒诅而枯萎。相比之下,我们在天上的基业是神为我们预备的救赎——它已经完成,完美且不改变,并由神为我们保留。[15] 我们等候主的再来,等候我们身体的复活,最终进入神永恒国度的荣耀里(罗8:15-25)。

 

同时,我们作为神在祂爱子基督里所收纳的后嗣,最终将被塑造成基督的样式,这是罗马书8:29的应许。我们成为神的儿子就是要有神儿子的形像,所以被预定效法基督——神的独生子,也是许多弟兄中的长兄。因此,保罗充满信心地向腓立比人宣告:“我深信那(即父神)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腓1:6)这善工就是我们的救赎,始于灵魂的复活,从属灵的死亡中被拯救出来(弗2:5)。灵魂的复活是一个无法逆转的事件,即“已经出死入生了”(约一3:14;约5:24)。既然这善工是神按照自己的旨意所采取的主动行动,神必将信实地继续祂在我们生命中成圣的工作,直到基督再来时圆满完成。

 

最后,在这段经文里有两个关键的短语:“在基督里”和“在爱子里”。救恩的所有益处只有在基督里为我们成就,并赐予给我们。在万世以前,圣父与圣子达成了永恒的约(称为“救赎之约”):圣父应许赐给圣子作选民的元首和救赎主,圣子甘愿作选民的担保者(the Surety)。[16] 此约唯一的条件是圣子的顺服,这已经透过耶稣基督(即道成肉身的圣子)的救赎之工得以实现。圣父和圣子之间在永恒的过去所立的“救赎之约”是我们得救的基础——永恒的“救赎之约”使在历史中所展开实现的“恩典之约”(即神与祂的选民之间的立约)成为可能。因此,耶稣在地上时应许每一位信靠祂的人必蒙保守,不至失落。在约翰福音6:39,耶稣说:“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祂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耶稣应许所有属祂的人必被保守在祂的手里和父神的手里:“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我父把羊赐给我,祂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我与父原为一。”(约10:28-30)

 

2、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神子)为我们永远的大祭司

 

圣徒不会最终失落,因为耶稣基督是那位永远的大祭司和更美之约的中保(来7:21-22)。基督完美的功德足以使罪人称义,祂永久的代求确保了圣徒的最终救赎。[17] 希伯来书的作者谈到基督“一次永远”的完美赎罪,并与祭司必须每天和每年重复却不能永久除去罪的献祭作对比:

 

  • 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9:12)

 

  • 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来10:12)

 

  • 因为祂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10:14)

 

藉着基督一次永远的献祭,神的选民被带入与神的完美关系中,得以进入到祂的同在,就像会幕的至圣所预表的那样。[18]

 

基督完全的顺服和代赎的献祭使选民的罪得赦免,并被神接纳。罪人被称义,是因基督完全的义。称义是不可逆转的、末世性的、法庭式的宣告。正如罗马书8:33-34的宣告:“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我们为义了。谁能定我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

 

同样,希伯来书7:24-25说,基督“既是永远常存的,祂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凡靠着祂进到神面前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因为祂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基督的代求确保了所有被赎罪之人的最终救恩。一个熟悉的例子是彼得三次不认耶稣。但耶稣事先告诉彼得,已经为他祷告了,使他的信心不至失落(路22:32)。彼得能够悔改,原因在于耶稣为他祷告。耶稣今天也在天上神的宝座旁为每一位活着的信徒祷告,使他们的信心不会失落。无论是在地上还是天上,耶稣的代求总是蒙父神垂听,从未被拒绝。

 

在约翰福音17:24的大祭司祷告中,耶稣为每一个信徒祷告,使他们最终会与祂在一起得荣耀。也就是说,圣徒最终被聚集与基督同享天上的荣耀。基督是永恒的新约的中保,因此,祂在天上的祭司职分确保我们的救赎最终圆满完成,正如祂在十字架上“一次永远”的献祭所确保的。[19]

 

3、圣灵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

 

圣徒的坚忍也由圣灵的内住所保证。圣灵是圣父和圣子赐给我们的永恒礼物(约14:16-17;约一2:27)。首先,神在我们里面的救赎工作始于圣灵使我们的灵魂重生(约3:5-7),实现了以西结书36:26-27的应许:“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而且在重生时所赐给我们的属灵生命,是神圣洁和不朽的种子(约一3:9;彼前1:23)。永恒的属灵生命已经在每个信徒里面开始,永不灭亡。随着圣灵的内住,我们已经参与属天的生命,如加尔文所指出,圣灵是“在我们里面属天生命的根源和种子”。[20] 圣徒在这属灵和永恒生命的圣洁中坚忍地度过地上的一生。

 

此外,圣灵不仅是“成圣的灵”(即使我们成圣),也是“领养的灵”(即我们被神收纳作后嗣)。[21] 圣灵是我们承受基业的“印记”和“凭据/保证金”(弗1:13-14;林后1:22),确保了圣徒的坚忍。“印记”和“保证金”都是契约的术语:“印记”用于批准契约并确定履行其中的承诺;“保证金”是所承诺之物的一小部分,提前给对方,作为最后在所应许的时候全部交付的保证。[22] 圣灵如同“印记”印在我们的心,见证我们是神的儿女,因此是基业的继承人,将领受所应许的永生(加4:6-7;罗8:14-17;弗1:13-14)。圣灵也把天父的爱印在我们心中(罗5:5)。

 

再者,圣灵更新的工作,像印章一样将基督的形像印在每个信徒的灵魂里,使我们效法基督的样式。圣灵的主要工作是在我们里面产生信心,[23] 并通过信心,使我们与基督联合,因为圣灵也是基督的灵(罗8:9-10;林前6:17;约一4:13)。耶稣描述我们与祂的联合,就像葡萄树和枝子一样(约15:1-10)。我们与基督的联合是一个永久的、不能分割的联合。故此,我们的坚忍成圣终将圆满,直到得荣耀。

 

4、小结

 

以上关于三一真神(圣父、圣子、圣灵)的救赎之工的阐述,最好的总结是威斯敏斯特17.1和17.2,概括了圣徒坚忍的确定性和根据:

 

凡神在祂爱子里收纳,並藉祂的灵有效地呼召和圣化的人,不会完全也不会最终从恩典的状态中堕落﹔他们必定坚忍到底,永远得救。(17.1)

 

圣徒的这种坚忍,不是依靠他们自己的自由意志,乃在乎神永恒不变的拣选,这拣选的预旨是出于父神白白而不变的爱﹔也在乎耶稣基督的功德和代求的效力,因着住在他们里面的圣灵和在他们里面的神的种子,以及恩典之约的本质。从这一切要素中产生了坚忍的确定性和无谬性。(17.2)

 

二、警告和惩戒的必要性

 

圣徒的坚忍关注的是我们在地上从重生到得荣耀之间的具体生活,并与神在万世以前的拣选和未来我们承受神永恒的国度联系起来。圣经教导圣徒必蒙神保守这一重要真理,作为对我们的保证和安慰;但圣经同时也告诫我们不要犯罪。在以下的部分将讨论圣经中对叛教(apostasy)的警告和例子,并检视教会历史上的个别错误观点。

 

1、末世的张力:已然而未然

 

我们的灵魂已重生,已是新造的人,藉着圣灵所赐的信心与基督联合,已被称义,被分别为圣,也已踏上了成圣的历程,但我们尚未得荣耀,罪性仍住在我们里面。所以,我们活在末世的这种已然和未然的张力中(already but not yet)。因此,苏格兰神学家傅格森(Sinclair B. Ferguson)指出,若尽量缩小了罪的现实,那么关于信徒坚忍的教义将是不切实际的;但是若尽量缩小了靠神的恩典而坚忍的现实,圣徒坚忍的教义将是不可能的;若尽量缩小了圣徒生命中所经历的真正、痛苦的冲突甚至失败,基督徒的实际生活将是不可理解的。[24]

 

基于这样的现实,威斯敏斯特17.3给出一个严正的警告:

 

然而,圣徒会由于撒但和世界的试探,在他们心中残余的败坏盛行,和自己对坚忍方法的忽视,而陷入严重的罪行中,并且在其中持续一段日子。因此触发神的不悦,令圣灵担忧,使自己被剥夺了一些恩典和安慰,使心变刚硬,良心受伤,损害并连累其他人遭毁谤,为自己招致(今生)暂时的审判。

 

2、真信徒虽跌倒了,但会悔改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0:12警戒我们不可高估自己属灵的力量:“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新约圣经中最熟悉不过的例子是彼得的跌倒。耶稣在最后的晚餐结束前,已预言当祂被抓时所有的门徒都会跌倒,而彼得却自信自己永不跌倒,至死也不会否认耶稣(太26:31-35)。耶稣说:“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22:31-32)耶稣明确地警告门徒,提防撒但的攻击和诱惑。彼得在激烈的属灵争战中却忽略了这一点,结果,他因害怕受逼迫而犯罪。但胜过这一切的是耶稣祷告的力量,它保住了彼得的信心。彼得未能履行他作为耶稣使徒的职责,这是他的失败,但是他的信心没有失落。[25] 故此,他必定会悔改,正如耶稣已经为他祷告的那样——他的悔改不是假设性的(“如果你回头”),而是时间性的(“你回头以后”)。[26] 彼得想起了耶稣的话,为自己的倒退而痛哭(路22:61-62)。彼得终于在耶稣复活后被主亲自恢复了(约21:15-19)。

 

另一个例子是大卫。与彼得似乎是瞬间偶发性的行为相反,大卫以精心策划的方式犯下了多种严重的罪(通奸、谋杀、欺骗),因此在神的手中受到更严厉的惩罚。然而,大卫在诗篇51篇的祷告中表明,在犯罪之前和之后,他一直都是一个真正的圣徒。[27] 神的恩典仍然在大卫的生命中工作,尽管在他犯罪时神的恩典被遮蔽了,他使圣灵忧伤。诗篇32篇和51篇不仅表达了大卫对自己罪孽的深切忏悔(32:3-5,51:3-5),也表达了他对神的怜悯和救恩的信心(32:1-2、6-7,51:1-2、6-12)。这并不是说大卫先悔改,然后接受神的恩典,而是神的恩典在大卫的认罪和恢复中彰显出来。[28]

 

彼得和大卫的例子不仅警告我们不可倚靠自己的力量来跟随主,也让我们看到神信实的恩典不会任凭我们在罪中堕落。神的恩典必使我们因信而悔改!这是对信徒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在教会历史上曾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当大卫犯了重罪时,他的信心和属灵生命在他里面已经完全死去,神的恩典也完全消失了,直到按照神信实的旨意,他在适当的时候被召回悔改。换言之,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大卫在犯罪的过程中,他的灵魂中已经没有神恩典的火花。他们相信这样的教导可以防止信徒怀着虚假的希望继续沉迷于罪中。尽管出于好的意图,这种观点却是与圣经的教导相反。[29] 圣经告诉我们,信徒生命中的圣洁种子是永活和不朽的,因为圣灵在信徒灵魂上的印记是永久的。那些从神而生的人不能继续犯罪,因为神的种子在他里面(约一3:9)。透过耶稣基督,信徒已被带入恩典的状态,恩典藉着基督的义掌权,使信徒得永生(罗5:1-2、21)。神的恩典在信徒的生命中永不停息,尽管当我们犯罪、使圣灵忧伤并经历神的管教时,我们对恩典的感受可能会减弱和模糊。[30]

 

3、教会纪律

 

大卫和彼得的经历告诉我们:真信徒可能会犯下严重的罪!因此,执行教会惩戒是必须的,不只是为了教会的圣洁,更是为了使陷在罪中的信徒悔改,被纠正和挽回。关于教会惩戒,圣经有多处的经文提供指导:希伯来书12:5-11、加拉太书6:1、马太福音18章和哥林多前书5章。陷在罪中的信徒就像马太福音18:12-14描述的迷途之羊,牧羊人没有放弃迷途的羊,而是追赶寻找,不让任何一只羊灭亡,因为这是天父的旨意。惩戒的程序可以遵照马太福音18:15-17耶稣所吩咐的方式:先从单独约谈开始,辨别罪的性质是否严重到需要执行教会纪律,并劝其悔改。如果不见效,就安排证人一起约谈,继续劝其悔改。如果仍不悔改,就通知所有长老和整个教会,并禁止其参与圣礼,到最后逐出教会。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5:4-5讲到,执行教会纪律是通过教会行使基督所赋予的权柄,目的是为了此人灵魂的得救:“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败坏他的肉体,使他的灵魂在主耶稣的日子可以得救。”在哥林多后书2:5-11,保罗好像在劝教会赦免和重新接纳这位因犯淫乱被逐出了教会后真心悔改的信徒。在今天的教会里,很少听到执行教会纪律,因怕得罪人,伤了和气,或影响个人与教会的名声,结果反而使教会失去了平安和纯净,陷在罪中的信徒也无法及时被挽回。

 

4、希伯来书6:4-8

 

也许最令人困惑的一段经文是希伯来书6:4-8,谈到了对叛教的严重警告。叛教就是放弃基督教信仰,完全背离基督的福音,这不只是谋杀、盗窃、奸淫或作伪证的罪,而是完全放弃神的恩典。叛教是一个真正的危险,希伯来书的作者多次警告(2:1,3:12,6:6,10:26,12:25)。[31] 在教会历史上,阿米念主义者引述这段经文来证明信徒可能会从恩典中堕落并失去救恩。但是通过仔细查考这段经文,我们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首先,让我们看6:4-8的上下文背景。这段经文是夹在关于耶稣作为真正的大祭司超越了旧约的祭司(4:14-7:28)这一大段论述的中间,作者希望他的犹太基督徒听众能明白这一关键的教义,使他们得以脱离属灵婴孩不成熟的状态(5:12-6:1)。[32] 为什么这是必要的?因为正如6:1-2所揭示的,在这个犹太基督徒的教会里,传统犹太教的信仰和习俗已被用来建立基督教教义的基础。[33] 1-2节描述这个“基础”包括——悔改、对神的信仰、礼仪上的洁净、按手、死人复活和永恒的审判——都与犹太教一致,没有任何基督教的独特之处。与外邦基督徒相比,犹太基督徒面临着一个真实而微妙的危险:退回到犹太教。因此在3节中,作者说如果神允许,他会给他们干粮,也就是关于基督为大祭司的教导,使他们可以在基督里长大成熟。

 

接下来,乍一看似乎令人困惑的是4-5节中描述的高级宗教经历,可分为三组来理解:

 

第一,“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光照”在新约圣经通常指福音之光照入人心里的黑暗,在公元二世纪这个词也被用来表示洗礼;而“已经”的希腊原文ἅπαξ的意思是一次不可重复的经历。[34]“尝过天恩”表示体验过福音的属灵福气,或具体地指领受圣餐。[35]

 

第二,“又于圣灵有份”——可能指通过按手来领受圣灵的能力或恩赐。[36] 值得注意的是,“有份”的希腊原文是μέτοχος(与他人分享某些东西)而不是κοινωνία(在新约中经常出现,描述圣徒的相交以及他们与三一真神个别位格之间的相交)。由此可推出,这里不是指圣灵的内住。

 

第三,“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指福音信息和伴随它的强大能力,包括神迹。[37]

 

但可悲的是,6节说在经历了这些属灵的祝福之后,这些人离弃了基督,拒绝了祂已成就的救赎之工,以至无法再被恢复和悔改。作者似乎在暗示与前几章(3:7-19)提到的旷野一代相似的情形,出埃及的那代以色列人经历了神的拯救大能,尝到了圣灵的恩赐,却因不信而灭亡。

 

那么,在6:4-6中描述的宗教经历是指重生的还是未重生的人?若只从表面的经历看,确实很难分辨。如果如阿米念主义者所言,这些是有真信仰的人的表现,那是否意味着一个在归信时灵魂已经出死入生(即复活)的真信徒,有可能朝相反的方向坠落、从生进到死?[38] 这明显与圣经中关于重生者永远不会灭亡的教导不一致,因为他们在归信时被赋予了永恒的属灵生命——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一次永远”的经历。因此,更合理的解释是,6:4-6描述的是未重生的没有真正信仰的人,他们最终的叛教也就不足为奇了。新约圣经中除了出卖耶稣的犹大,至少还有两个叛教者的例子:

 

  1. 行邪术的西门(徒8:9-24)与此处的描述更加吻合。他信了腓利所传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也受了洗,被腓利所行的神迹和大异能吸引就常与腓利在一处。出于对神迹的依靠而产生的信心,必定是肤浅而非真正的信心。当他看到彼得和约翰按手在信徒身上便有圣灵赐下时,就想用钱从使徒那里买到恩赐和属使徒的权柄。彼得斥责他心不正,与福音无份无关,被罪恶捆绑,当悔改求赦免。据早期教父记载,这位西门没有真悔改。[39]

 

  1. 底马曾与马可、路加和其他人一起,是保罗在福音事工中的“同工”之一(门1:24)。保罗第一次在罗马被监禁时,底马也在那里(西4:14)。但在保罗第二次被关押在罗马期间,他离开了保罗,放弃了事工。我们可以说底马从来就不是一个重生的信徒,因为保罗在提摩太后书4:8和4:10对爱主的人和爱世界的人之间作鲜明对比,特别提到底马贪爱世界而离弃了保罗。我们在圣经中找不到任何关于底马悔改的内容。像以扫一样,底马放弃了福音所提供的永恒救恩,以换取今生的需要和欲望。

 

重生者和未重生者之间的真正区别,不是透过外在的宗教经验,而是透过他们结出的不同果子来识别。如紧接着的7-8节的比喻所示:真信徒持守信心,结出仁义的果子,就像肥沃的土地;而未重生的人,只长荆棘蒺藜,在神最后的审判中被焚烧。[40] 这个对比与耶稣关于撒种的比喻相呼应,在一段时间内,那些撒在好土壤上的种子和那些落在石头地上的种子可能没有区别,但是当考验到来时,只有真正的信徒才能最终胜过试炼。[41]

 

在9节,作者转而称他的读者为“亲爱的弟兄们”,明确肯定了他在4-6节和8节中所讲论的不是他们;因为他们拥有属于救恩的东西,这比4-5节中所讲的那些经历更好。他在10节解释说,他们的生活已经结出真正的义的果子——他们是真正的基督徒。接着在11-12节,他劝勉他们要持守信心。换句话说,他以可怕的警告为开始,却以热情的鼓励为结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6:4-6、8所指的是那些尝过新约福音带来的福气,却因不信基督而转回犹太教,或彻底放弃基督教信仰的未重生之人。用英国清教徒神学家托马斯·古德温(Thomas Goodwin)的话来讲,这些人可以被称为“最高级的未重生者”(the highest kind of unregenerate)。[42]

 

为什么神在圣经里反复警告我们背道叛教的危险?

 

我们或许会问,既然希伯来书4:6-8不是关于真信徒从恩典中失落或最终叛教,为什么希伯来书的作者要在这里提出这样的警告呢?首先,正如在希伯来书5:12-6:2,作者表达了他对犹太基督徒听众属灵不成熟的担忧,希望他们能吃干粮,使他们成长。他一定是觉得有必要描绘一个最坏的状况,使他们震惊,将他们从停滞不前和迟钝中唤醒。[43]

 

其次,确实存在着背道叛教的危险。类似的警告多次出现在希伯来书以及整本新约里,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太24:10-13;林前9:27;10:11-12;来2:1,3:12-13)。旧约和新约圣经都充满了各样的警告。就我们自己的本性而言,真的是有可能背道叛教。虽然我们有一颗新心,但它还没有完全成圣,还有残余的罪性在里面——活在这种“已然和未然的张力中”。如果我们只靠自己,的确会有坠落的可能。因此,警告是必要的,尽管这并不意味着真正的信徒最终可能会坠落。另一方面,暂时的或微小的背道,称为“倒退”——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最终的背道;而且我们无法完全识别暂时的“倒退”还是实际的“叛教”(例如彼得与犹大都在耶稣被捉的那天晚上背叛了耶稣)。教会只能通过认信和受洗来判断,而只有神知道一个人的内心,谁是属于祂的(提后2:10)。[44]

 

圣徒最终不会失落或叛教,其确定性来自于神隐藏、不变的旨意,圣灵大能的扶持,和大祭司耶稣基督持续不断的代求——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阐述的:圣徒永蒙三一真神保守。圣经中的警告并不是要剥夺我们任何希望和安全感,而是要针对人的骄傲和出于肉体的自信,这两者会使我们忘记神的恩典。[45]

 

神在祂拯救我们的计划中,有意警告背道的危险,以便圣徒可以提防虚假的信心,不拖延任何应该悔改的事。[46] 这些警告是神设计的一种方法,借此确保圣徒们保守到底。警戒不是关于圣徒的叛教,其真正的目的是为圣徒指出错误的道路,并劝勉他们坚忍行走唯一真正的救恩之路,不要偏左或偏右,也不要倒退。[47] 因此,警告的动力在于它呼吁圣徒,要听从这些警告并在信心中持守纯正的信仰,因为那些坚忍到底的人必得救(太24:13)。

 

三、圣徒坚忍的途径:藉着信心依靠神的恩典

 

1、神的保守和圣徒的坚忍

 

圣徒坚忍的最决定性因素是神恩典的信实。[48] 故此,坚忍不仅是一种可能性,更是一个绝对确定的现实。凭借着神的保守,圣徒方能坚忍到底,不从恩典的状态中堕落。如果将神的保守和圣徒的坚忍分割或相互对立,就会导致两个错误的极端:要么将神的恩典视为理所当然,作为人的惰性和沉迷于罪中的借口;要么完全倚靠自己的意志和力量来持守信心。与此相反的另一种错误观点是,将神的保守和圣徒的坚忍视为综合性的合作,双方各尽其责;或者神为主,我们为辅来补充神的保守——意味着我们最终的救赎掌握在我们手中。对比之下,合乎圣经的教导认为神对圣徒的保守包括了圣徒的坚忍,“我们的坚忍是完全以神对我们的保守为导向”,荷兰改革宗教会神学家柏寇伟(G. C. Berkouwer)如此解释。[49] 换言之,圣徒的坚忍彰显了神的保守:只有当神的保守被视为圣徒在信仰中的坚忍时,我们才能看到神的保守这个具体的现实。所以,从圣徒的坚忍,我们看到神的保守;从圣徒的悔改,我们看到神恩典大能的工作。

 

2、信心和恩典

 

神的保守体现在圣徒的坚忍上,两者密切相关,只有凭信心才能把握这个关系。因此,唯独信心(sola fide)是坚忍这一教义的中心。[50] 信心不是一个主观独立的因素,而是始终指向神和祂信实的恩典。信心是神所赐的礼物,藉着它我们领受耶稣基督。信心的本质是放弃自我、超越自我、全然转向基督。所以,信心是积极的,但不带有贡献性。不是信心拯救我们,而是基督藉着信心拯救我们——拯救的能力不在于我们自己,而在于我们信仰的对象:基督。[51] 正如以弗所书2:8-9所说,我们得救是本乎恩,藉着信,没有任何我们自己的功劳。

 

关于恩典,需要指出常见的一个错误。恩典不是像罗马天主教所教导的那样,像注入到我们里面的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东西,我们与之合作以产生善行,好叫我们配得救恩。在改革宗传统里,恩典不是神把在祂以外的某样东西赐给我们,而是把祂自己在耶稣基督里赐给我们。三一神的恩典彰显在耶稣基督身上,我们透过信心拥抱祂。基督是神所赐给我们的礼物,一切救赎的恩惠都在祂身上。

 

在我们经历人生中所有的短暂、变化和不确定时,我们只有通过信心仰望神在基督里恒常不变的恩典,以及祂永久的信实来坚忍持守我们的信仰。[52] 圣经呼召我们凭着信心而活,而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7)。但在我们的一生中,信心会发生变化和波动;因此必须把信心之锚定在神在基督里白白赐给我们的应许之上,诚如加尔文所劝勉我们的。[53] 这些应许被启示在圣经的真理中,不仅光照我们的思想,更通过圣灵印在我们的心上,使我们对神的爱有坚固而确定的认识。

 

凭着信,我们坚守天父在基督里对我们永恒不变的旨意,以及祂拣选的爱,将我们收纳为蒙祂所爱的儿女(弗1:4-6)。凭着信,我们仰望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所成就的救赎,以及祂在父的右边为我们最终的得赎代求(罗8:34)。凭着信,我们藉着内住的圣灵住在基督里,圣灵是我们得永恒基业的印记和保证(弗1:13-14)。凭着信,我们以敬畏和顺服之心,行出圣灵在我们心中所动工的(腓2:12-13)。凭着信,我们听从圣经对背道叛教的警告,并竭力进到完全(来6:1-8)。凭着信,即便当我们像亚伯拉罕那样不明白神对待我们的方式时,也会忍耐顺服神的命令(罗4:18;来11:8、17-19)。最后,凭着信,我们视自己为在地上的寄居者,期待天上更美的家园和基督永恒的国度(来11:13-16)。

 

3、透过恩典的普通途径

 

圣徒坚忍的教义不是轻易地给我们提供一个安全感,而是要确保我们持守真正的信仰。坚忍不是一条直线以匀速迈向荣耀的终点,而是在面对来自我们里面和外面的各种困难中充满起起落落。神以祂的大能,为我们提供了从重生到荣耀之日坚忍成圣所需的一切(彼后1:3)。我们可以通过神恩典作工的普通途径,获得在基督里的这些祝福。

 

主要的途径是宣讲福音,提醒我们神在基督里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祂恩典的丰富和信实。福音的内容包括安慰和警戒,两方面要一起讲,共同促进我们在信心和悔改上的成长。马丁·路德说,基督徒的一生就是不断悔改的一生。

 

伴随着圣道的宣讲是圣礼——称为“可见的道”、“无形的恩典有形的记号”(奥古斯丁),它向我们表明和印证了恩典之约的应许,见证了神在圣约中的信实,以及我们与基督联合和相交的现实。在圣礼的施行中,我们的灵魂得到喂养,找到了在基督里的恒定性、连续性和永恒性,超越了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波动、多变、脆弱和错误。过去两年疫情期间,不少教会被迫取消了实体聚会,影响了圣礼的施行。有些教会改为线上举行圣餐,但缺乏圣经的依据,因为饼和杯的实体传递是无法代替的,而且圣餐的意义在于圣徒聚集在一起来享用。所以在教会历史上对于因生病不能参加圣餐的信徒,有时会由神职人员把饼和杯在聚会结束后带到生病的信徒家里。

 

坚忍与不断地祈祷也密不可分(帖前5:17)。祷告是我们作为神的儿女的特权。透过基督我们永远的大祭司,我们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宝座前(来4:14-16)。祷告的力量不是来自于我们自己,而是我们对神的仰望和依赖。[54] 此外,祷告对于抵挡试探更是必不可少!“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是耶稣对祂的门徒和对我们的告诫。我们的仇敌撒但不仅像吼叫的狮子,随时寻找可以吞吃的人(彼前5:8),而且还装作光明的天使,混淆善恶和真假来迷惑人(林后11:14)。试探也来自于我们里面残余的罪性和私欲(雅1:14),以及偶像(约一5:21)。

 

圣徒之间的团契也是恩典的重要渠道,圣灵通过圣徒的彼此相交结出义的果子。圣徒藉着相互的守望、关怀、劝勉和代求,彼此造就、共同成长、坚忍到底(来10:24-25;帖前5:11)。彼此认罪并为彼此祷告是对付罪的有效方法(雅5:16)。通常圣灵会藉着神的话语让我们知罪、认罪,并引导我们悔改。但正如前面第二部分所讨论的,如果一个人持续在罪中过着与神的话语相抵触的生活,有时执行教会纪律是必要的。这是为着基督的缘故、教会的纯洁以及对罪人的纠正和挽救(林前5:5-7),而且还可以阻止其他人仿效罪的模式(提前5:20)。

 

在个人层面,门徒训练、圣经辅导和伦理教导能帮助信徒学习如何在日常具体的生活中活出福音的原则。重点不是在于遵循什么该做或不该做的一个清单,以致落入律法主义的陷阱里,而是强调我们在基督里的新生命和新身份,是神所爱的儿女。因此,按照福音的真理来更新我们的心灵和思想,越来越以基督为中心,带来生命的改变。无论在处理我们自己的罪还是他人的罪,我们都转向基督和祂已经为我们所成就的一切。我们与神的新关系也会带来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的转变。

 

最后,让我们的心和目光定在基督身上,因祂是我们信心的创始者和完成者,也是我们的榜样:祂自己坚忍并使我们也像祂一样奔跑摆在我们前面的路程(来12:2)。我们在重生和最后得荣耀之间,凭信心持守神的应许,在祂的话语和圣灵的能力中,靠着恩典效法基督,坚忍成圣,直到见主的面。

 

那能保守你们不失脚,叫你们无瑕无疵、欢欢喜喜站在祂荣耀之前的我们的救主独一的神,愿荣耀、威严、能力、权柄,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归与祂,从万古以前并现今,直到永永远远。阿们!(犹24-25)

 

 

作者简介:

蒋虹嘉,毕业于在费城的威斯敏斯特神学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曾参与基督教的文字翻译事工。

 

 

[1] Robert L. Dabney, Lectures in Systematic Theology (St. Louis, MO: Presbyterian Publishing, 1878), 688.

[2] Robert L. Dabney, Lectures in Systematic Theology, 688.

[3] G. C. Berkouwer, Faith and Perseverance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58), 14, 36.

[4] Robert L. Dabney, Lectures in Systematic Theology, 690–91.

[5] ἐξελέξατο(“选择”)是简单过去式、关身直说语气(aorist middle voice)是3-14节中唯一的主动词;προορίσας(“预定”)是过去式分词(aorist particle),但在此处描述与主动词(“选择”)同时发生并已经完成的事情,参看Daniel B. Wallace, Greek Grammar Beyond the Basics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1996), 624–25。

[6] Robert L. Dabney, Lectures in Systematic Theology, 690.

[7] Robert L. Dabney, Lectures in Systematic Theology, 690.

[8] Andrew T. Lincoln, Ephesians,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0), 23.

[9] Lynn H. Cohick, The Letter to the Ephesians,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ew Testament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20), 97.

[10] Robert L. Dabney, Lectures in Systematic Theology, 691.

[11] Robert L. Dabney, Lectures in Systematic Theology, 691.

[12] 上帝的拣选和预定同时发生(Wallace, 624–25)。此外,ἐξελέξατο(“拣选”)的关身直说语气(middle voice)意味着上帝为自己拣选了我们,这并不是说上帝需要信徒,而是我们被拣选是为了属于祂,为了赞美祂的荣耀(Wallace, 421)。

[13] Chun Tse, Assurance of Adoption (Eugene, OR: Wipf & Stock, 2020), 20.

[14] Lynn H. Cohick, The Letter to the Ephesians, 98.

[15] Edmund Clowney, The Message of 1 Peter: The Way of the Cross, The Bible Speaks Today (IVP, 1988), 47–49.

[16] Herman Witsius, Economy of the Covenants Between God and Man (Leeuwarden, 1677), Book II, ch.2. 父与子之间的这个立约称为 pactum salutis关键的圣经证据包括诗篇2:6-9和路加福音22:29。简要介绍,参阅:Kevin DeYoung, Theological Primer: Pactum Salutis (https://www.thegospelcoalition.org/blogs/kevin-deyoung/theological-primer-pactum-salutis/ TGC, 2019)。

[17] Robert L. Dabney, Lectures in Systematic Theology, 693–94.

[18] F. F. Bruce.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90) and Gareth Lee Cockerill,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NICNT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2012), 451.

[19] John Murray, Collected Writings, vol.1, ch.8.

[20] John Calvin, Institutes III.1.2.

[21] Calvin, Institutes III.1.3.

[22] Robert L. Dabney, Lectures in Systematic Theology, 692.

[23] Calvin, Institutes III.1.4.

[24] Sinclair B. Ferguson, Lectures on the Doctrine of Salvation at the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 2020.

[25] Robert L. Dabney, Lectures in Systematic Theology, 695.

[26] 希腊词ἐπιστρέψας(“返回”)是一个过去式分词(aorist participle),表示与主动词στήρισον“(“加强”)之间的时间关系。

[27] Robert L. Dabney, Lectures in Systematic Theology, 695.

[28] G. C. Berkouwer, Faith and Perseverance, 235.

[29] Robert L. Dabney, Lectures in Systematic Theology, 689–90, 695.

[30] G. C. Berkouwer, Faith and Perseverance, 234.

[31] R. T. France, “Hebrews,” in Hebrews–Revelation, vol. 13 of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ed. Tremper Longman III and David E. Garland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6), 35–36.

[32] F. F. Bruce,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Grand Rapids, MI: Eerdmans, 1990), Kindle Location 1573–615,关于5:11-6:1的注释。

[33] F. F. Bruce,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Kindle Location 1615–681.

[34] F. F. Bruce,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Kindle Location 1699–1703; R. T. France, “Hebrews,” 82.

[35] F. F. Bruce,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Kindle Location 1704–706.

[36] F. F. Bruce,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Kindle Location 1710–721.

[37] F. F. Bruce,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Kindle Location 1715–721.

[38] G. C. Berkouwer, Faith and Perseverance, 117–18.

[39] Justin Martyr, First Apology 26.6.

[40] 从语法上有两个重要的提示表明作者在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的人:1)7-8节关于土地不同结果的比较是为了突出叛教者的可怕结局;2)主语从1-3节的第一人称复数切换到4-6节的第三人称复数,然后又换回到9-12节的第一和第二人称复数形式。

[41] F. F. Bruce,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Kindle Location 1692–694.

[42] Thomas Goodwin, The Works of Thomas Goodwin, 1:414–15.

[43] R. T. France, Hebrews, 82.

[44] G. C. Berkouwer, Faith and Perseverance, 107.

[45] Calvin, Institutes III.24.7.

[46] Robert L. Dabney, Lectures in Systematic Theology, 697.

[47] G. C. Berkouwer, Faith and Perseverance, 117–21.

[48] G. C. Berkouwer, Faith and Perseverance, 219–20.

[49] G. C. Berkouwer, Faith and Perseverance, 104–05, 221–24.

[50] G. C. Berkouwer, Faith and Perseverance, 221.

[51] B. B. Warfield. “Biblical Doctrines,” vol. 2 of The Works of Benjamin B. Warfiel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2; reprint, Grand Rapids: Baker, 2000), 504.

[52] G. C. Berkouwer, Faith and Perseverance, 220, 225

[53] Calvin, Institutes III.2.7.

[54] G. C. Berkouwer, Faith and Perseverance, 128.

 

 

2,556 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