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以撒 亚基布
一
今日之教会中,若信徒被问及:人生命中最忧愁恐怖、痛苦绝望的是什么?你可能听到的是“内心空虚不安和无价值感”,也可能听到“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意外打击”;若被问及:你内心最盼望并为之欢喜的是什么?你听到的或许是这样或那样的今生打算、地上的期盼……
来吧!听听三百多年前传来的声音:
人啊人,对你而言,最要紧的不是上帝和天国又是什么?你离世的日子岂不正在迫近?你难道没有日日看到,不是这种就是那种的疾病要将你的灵魂从身体释放出去?坟墓岂不正等待着成为你的住所……过不多久,你就必看到自己的计时器走完,你会这样对自己说:“我的生命完结了!我的时间用尽了!它已成为过去的回忆!我眼前只剩下了天堂或地狱!”若然如此,眼下你的心不在天堂,又该在何处? [1]
说这话的人,是一位牧者,叫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这话能存到今天,是因为一本书,叫《圣徒永恒的安息》。
二
照此书名,像是一个垂垂将亡的老者之作。但事实上,作者完成该书初版的写作时,刚三十岁出头,此后又带着对“永恒”的默想,活了四十多年,才进到他一生所盼望、所传讲的“安息”之中。如他所说,“我讲道时,就像一位将死之人对一群将死之人说话。”的确,在巴克斯特那里,临到他的一场大病,成为本书的由来。
……且被医生们判了“死刑”。那时,我开始就圣徒永恒的安息做更认真的默想,因为据我所知,我自己已置身于今世和永恒的临界上了……我的病弱状态迟迟未得缓解,彼处又没有其他书籍供我阅读,也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做,我便继续就上述主题写作,最终扩展为后来发表的大部头。[2]
但如今再来看,是上帝藉着这场病患,带领他要重用的这个年轻人,更早、更直接、更带着体验地面对了“罪和永死”这一人生最为严重、亟待救治的根本问题,也藉着他的文字把圣经所启示的答案——在基督里永恒的安息——更加直观地呈现给天性只关注今生的人。三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无数的圣徒,被巴克斯特笔下的文字激励,进到他所默想的永恒安息里。
来,看看这本书!全书共十六章。在开头第一章,巴克斯特自己对全书做了介绍:
圣徒的安息是基督徒极致幸福的结局,换言之,圣徒的安息乃是得完全的圣徒完全而无尽地享受上帝;这享受是依照他们灵魂到离世时达至的能力程度,也是依照他们在复活和最后的审判后灵魂和身体的最完全程度。根据“圣徒安息”的如此定义,作者将首先在本章中用更多的篇幅表述这安息的性质。第二章将论及上帝为圣徒的安息所做的预备。第三章将描述这安息的无比荣美。第四章将讨论这安息是为何等人而设。第五章将进一步阐述安息的主题,描述不得安息者的结局。第六章,不享有安息者也无法享受地上的年日,而且必将在地狱中受折磨。接下来,第七章将阐明人竭力寻求这安息的必要性。第八章,如何辨明自己是否有权享受这安息;第九章,明确知道自己享有这安息的人有责任帮助还不明确的人。第十章,人不可指望在地上得享此安息。第十一章,论在地上过属天生活的重要性。第十二章,论如何在地上过属天生活。第十三章,属天默想的性质,最适宜默想的时间、场所和态度。第十四章,深思、情感、自语和祷告在默想天国中的功用。第十五章将说明易察之事如何用来推动属天默想,以及要防范自己诡诈的心。在第十六章里,笔者将就属天的默想加以示范。[3]
稍作梳理,可以发现,巴克斯特在前三章集中阐述“安息”本身:其性质,其荣美,上帝为其所做的预备。四到六章,重点说明这“安息”所关乎的对象:何人将得这安息,以及得不着这安息者结局将如何。这当中,巴克斯特尤其描述罪人的悲惨结局,盼其翻然悔悟,投靠基督,从而逃避可怕的地狱。该部分的教导,于当今教会尤显重要,后文将详细阐述。七到九章,论到对这“安息”的寻求:寻求之必要,寻求后的自我鉴察,鉴察后对别人的帮助。在此,巴克斯特表明:圣徒的安息被忽视已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十到十六章加在一起很长,但更像是一个整体,构成了全书的后三分之一部分。在明确了人不可指望今生在地上得享此安息之后,开始探讨如何在地过属天的生活,最后落脚在有清教徒特色的(也正是今日教会缺乏的)“属天默想”上。
三
接下来,笔者将就以下四个主题:“永恒”之时间感、“安息或不安息”之真实感、冷漠之危险、默想之关键,来摘取书中部分重要篇章,以图将这里至关重要的信息带到你面前,来督促你更迫切地到那位永生上帝面前,为自己叩问永恒!
1、“永恒”之时间感
并非所有的词语都有同样的分量,巴克斯特说:
你要经常思索,仔细思索“永恒”这个词……“永恒”一词的含义是——罪人将受的折磨、基督徒将得的荣耀乃绝对而永无止境。若是罪人能细察“永恒”一词的含义,我想这必能使他们从沉睡中惊醒。若是蒙恩的人能细察“永恒”一词的含义,我想这必能使他们从最深的痛苦中复兴。[4]
圣经说:“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数,在你面前如同无有。各人最稳妥的时候,真是全然虚幻。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蓄财宝,不知将来有谁收取。”(诗39:5-6)又有话说:“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9b-10)巴克斯特正是这样看待人的有生之年。
时光在流逝。再过不多日,我们就不复留存于世。不少疾病正准备攻击我们。眼下还在讲道、听道、交谈、行事为人的我们,无须多久就会被抬走,埋在土中,供百虫消受,在黑暗中朽烂;我们已离此不远,谁也不知自己是否能听到下一次讲道、享受下一个安息日,甚至下一个时辰。[5]
巴克斯特极力地要把人带到他的“最后一天”,好使末日如在眼前。
假设,你知道今天是你世上的最后一日,你会怎样度过这一天?你虽不知今天是否你世上的最后一日,但可以肯定的是,你最后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假设,你亲眼看到这个世界彻底销化,世上一切的辉煌、浮华都化作灰烬,这景象会说服你去做什么?这景象是你必然要看到的。假设,你已看到那审判的宝座,看到书卷已展开,罪人魂不附体地站在审判者的左边,而敬畏上帝的人欢天喜地地站在他的右边,两种人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宣判,目睹此景,你会变成怎样的人?总有一天,你必看到这一景象。假设,你看到地狱敞开了,所有下地狱的人都在其中永无休止地受煎熬;你又像司提反一样看到天开了,所有圣徒都在天国的荣耀中为得胜而欢呼雀跃,从此以后你又会如何生活!无须多日,你就必看到这一切。假设,你在地狱里只逗留了一年、一天、哪怕只是一个小时,亲身感受到如今只有耳闻的痛楚,你再谈到地狱时会是何等的恐惧战兢,又会怎样为能远离它而祈求祷告!难道你非亲受地狱之苦,就不把上帝论及地狱的话语当真吗?[6]
因为,人的“时间”绝非只有“有生之年”,巴克斯特本着圣经启示,迫使罪人面对“永恒的磨难”,好把他带到“永恒的安息”里面。
最令这些磨难加重的还是它永无止期。亿万个世代过去之后,这折磨仍如开始时一样难耐。倘或这煎熬有终止的盼头,瞻念前路也会使下地狱者好过一点,而想到永远就会让他们更加痛苦难耐!在世上,他们从未厌倦过犯罪……当初,他们总是觉得讲道、祷告太过冗长;那时他们才看到永无休止的折磨会有多长……罪人啊,请不要忘记,你今生的时日已所剩无多。你已站在永恒的门口,死亡正等着开启它的大门,将你推进去。你还想昏睡几夜,再在地上游荡几日吗?然后,你的昼夜更替就必停止——你的想法、忧虑、享乐都将被永恒吞没,你只能进入永不改变的悲惨结局之中。天国的喜乐怎样超乎我们的想象,地狱的痛楚也怎样超乎我们的想象。永恒的磨难可是难以置信的磨难啊![7]
2、“安息或不安息”之真实感
安息或不安息?天堂还是地狱?在今日教会常是一笔带过或略去不谈的话题,但在巴克斯特那里,却是细致剖析,严加教导。
他论到圣徒在天国的安息包括如下几层含义:圣徒不再使用上帝在世上的赐福手段;彻底摆脱了一切的恶;圣徒个人的身体、灵魂最大程度地得完善;圣徒最亲近地享受上帝——终极福祉,并且全身心地、幸福而永久地享受上帝。[8]并且,这安息无比荣美,是极大的殊荣,被称为赎买来的产业。在这安息中,信徒将止息对上帝大爱的所有疑惑,从上帝不喜悦的感觉中得完全释放,再不受撒但任何试探,也不受来自世界和肉体的任何诱惑,从世界的暴行、逼迫中脱离,从彼此之间令人痛心的分裂和基督徒不该有的纷争中得安息,从分担弟兄疾苦中得安息,从个人的苦难中得安息,从尽责的辛劳中得安息……这安息,将永无止境。[9] 为了圣徒能得如此之安息,上帝要做以下四项重要预备:基督荣耀地显现,使死人总体复活,施行最后的审判,授圣徒以冠冕。[10]
论到这“永恒的安息”,巴克斯特具体说:
这住处截然不同于我们的泥屋、牢狱和世上的居所。这欢声笑语截然不同于我们昔日的怨言、不耐烦的呻吟和叹息……这身体截然不同于我们昔日的身体,这灵魂截然不同于我们昔日的灵魂,这生命也截然不同于我们昔日的生命。我们已换了地方与国度,换了衣着与心思,我们的容貌、谈吐和身边为伴的也都改换一新……你再也不必受撒但、世界或自己的肉体先前对你的试探。你所有的病痛已痊愈;你再不必有身体的软弱和疲惫的缠累;你的头痛、心痛,你的饥渴、睡眠、劳苦也都没有了。这是何等巨大的改变啊……别了,罪与痛苦;别了,我摇动、骄傲、不信的心;别了,我属世、贪图享乐、属肉体的心……我的脸上不会有皱纹,我的头发也不会变白……我生命的租期再不会终止,我不必再因想到死而不安,也不必再因怕失去喜乐而失去喜乐。几百万年过后,只是我荣耀的开始;再过数百万年,这荣耀也远不会终结。每日都是正午时分,每月都是收获季节,每年都是大赦之年,每个年纪都是正当年,所有这一切都在一个永恒之中,蒙福的永恒啊!你是我荣耀中的荣耀,我完美中的完美![11]
但,不只有“蒙福的永恒”,巴克斯特也照样本着圣经剖析下地狱者将遭受的痛苦极其惨烈:地狱之苦的创设者是上帝本身;罪人受折磨的下场乃是特为荣耀上帝的公义而设的;这是上帝对罪人施行报复的结果;上帝乐意对仇敌施以刑罚;撒但和罪人自己将替上帝施刑;地狱的折磨是遍及全人的,且得不到缓解,将永无止境。以此,巴克斯特竭力劝勉:罪人当投靠基督,以策安全。[12]
论到地狱的真实及罪人的感知,和今天“文雅”的基督徒不同,巴克斯特说:
罪人的感受能力那时也将变得更敏锐,而不再迟钝。刚硬的心如今把天堂、地狱当作小事。我们将永恒的荣耀与永久的惨境都摆在他们面前,却像是对沉睡之人说的;我们的话如同石头打在墙壁上,只是弹回来弄伤我们自己的脸。我们谈及未来那些可怕的事,却像是对死人说的……过不多久,他们就将会同大地一起战栗。而到这些死一般的灵魂复活时,其情感将会变得何等强烈,其感知力将变得何等敏锐,恐怖会怎样地折磨他们,他们的悔恨又将是多么深啊!他们那时会怎样激烈地谴责、申斥自己!又会怎样恼怒自己先前的愚顽不灵啊![13]
论到上帝和地狱的关系,和今天流行的说法“地狱是与上帝隔绝、远离上帝慈爱的掌管的地方”不同,巴克斯特说:
地狱之苦的创设者是上帝本身。罪人犯罪冒犯的恰恰是上帝,所以也是上帝因他们的冒犯而刑罚他们。是上帝为自己的仇敌预备了痛苦的折磨……是他义怒的气息要点燃那地狱之火。……因为经上说:“落在永生上帝的手里,真是可怕的!”[14]
在描述上帝的烈怒和地狱的可怖时,巴克斯特提及为我们代赎的救主耶稣基督。
上帝的烈怒若是轻易能忍受的,他的爱子又何以如此看重它?他“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那生命之主尚且极其难过地说:“我的心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他在十字架上还大声喊着:“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15]
他也是罪人得以脱离地狱永恒之苦、进入圣徒永恒安息的唯一出路、独一的救主。
上帝的子民也深信人绝对需要耶稣基督……罪人感到身上压着无法承受的重负,看到唯有基督能将它移去;他意识到律法宣告他犯了叛逆之罪,唯有基督能使他与上帝和好……此时上帝让他置身于必须做出抉择的境地——要么是让基督使他称义,要么是被永远地定罪;要么是让基督拯救他,要么是永远葬身地狱之火;要么是让基督把他带到上帝面前,要么是与上帝永远隔绝![16]
3、冷漠之危险
巴克斯特料到会有人不喜欢他这书,出于挽回的心,他就此说道:
你要将本书丢掉,说它满纸谈论的都是地狱和咒诅吗?……像这样的讲道或文字很容易遭人恨,渴望博得人们喝彩却是人的本性,讲述引人不快的事也不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快乐。但请你仔细想想,以上所述真确与否?假如它虚幻不实,我愿同你一起反对人无端地危言耸听。然而,这些警示若是出自上帝之口,你既不听,也不加以考虑,只能说明你是怎样顽梗的罪人啊……但只要你还活着,就仍有逃离的希望,所以我才要千方百计要把你从昏睡中摇醒。[17]
作为身处教会现场的牧者,巴克斯特深知信徒对“永恒之事”的冷漠。他说:
不信你去逐个询问一间千人教会的每个会众,你会发现,一生哪怕花过一小时仔细察验自己是否有资格去往天国的人都寥寥无几![18]
对“永恒之事”报以冷漠何等危险,巴克斯特强调:
天堂和地狱中的事都是当真的。圣徒所得的福分是货真价实的福分,受咒诅者在地狱里所受的折磨也是毫不含糊的折磨。天上没有漫不经心、似睡非睡的赞美,地狱里也没有漫不经心、似睡非睡的哀哭……读者啊,到你死亡、受审判的时候,对永恒的感受将会是怎样深切啊![19]
你若见到降在埃及人头上的众灾,大地裂开吞下的大坍和亚比兰,以利亚从天上降火烧灭五十夫长及其随从等景象中的哪一种,不都会令你失魂落魄?既如此,你又如何能承受地狱的灾祸呢?在世上,诸如牙疼、痛风、结石、断肢,或赤贫、耻辱,这些小疾苦为什么令你惊慌害怕?与地狱的煎熬相比,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还算是快活的日子呢![20]
因着上帝的审判不久将临到每一个人,巴克斯特认为提前做自我评判是极有必要的。为此,他苦口婆心发出“请求”:
我对你的要求没有一项是不合理或不可能的——你只消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去了解自己永恒的命运如何。若是有位邻居、朋友想占用你一个小时的时间,同你交谈,办某件事,或帮其他的忙,你一定不会回绝;在如此重大的事上,你更不该拒绝为自己花一点时间!我劝你接受我的请求,就如同我以基督的名义跪求于你;我会让自己再次跪在基督面前,求他说服你的心,去行使自己的责任。[21]
确定无疑的是,你无须多日就必进入永恒不变的喜乐或痛苦之中,这难道还不能使你觉醒吗?……你心里在想什么?这世界就要过去,世间的享乐正在消失,世上的荣誉正离你而去,世间的各样好处将证明于你无益。天国和地狱已离你不远,上帝是公义而忌邪的,他的警告是真实的,他行审判的大日子是可畏的,你的有生之年正在流逝,你的寿数几何无人能知,你已远远地落在时间后边,你混日子已混得太久,你的情况很危险,你的灵魂已深陷在罪里,你与上帝处于陌生状态,你在恶习中变得心硬,你拿不出自己得赦免的确据,倘若你明日就死去,你预备得怎样?你的灵魂离开身体时会带着多么大的恐惧?面对这一切,你难道仍要逍遥度日?你要细想一想,上帝为何忍耐这一切,还供你混日子所需?他的忍耐在承受重压;他的公义在克制自己;他的怜悯在恳求你;基督要为你提供他的宝血及其功效;你可以白白地得到他,得到他便得到永生;圣灵在劝说你;良心在控告你,催逼你;牧者在切切为你祈求,在呼唤你;撒但正等待那公义断绝你的性命,他好俘获你。时间尚在你手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22]
4、默想之关键
巴克斯特写作此书的目的,绝不仅是就“永恒安息”的理论说明,同时是、更加是在实践上指导信徒生活,全书的后三分之一都直接与此相关。在第十章明确了“圣徒的安息不可指望在世上得到”之后,第十一章强调“在地上过属天生活的必要性”,第十二章开始“指导如何在地过属天生活”,最后四章都落脚在“属天默想”上:“属天默想的性质;适合默想的时间、地点及心态”(第十三章);“深思、情感、自语和祷告在属天默想中的功用”(第十四章);“借助易察之事做属天默想;要防范自己诡诈的心”(第十五章);“默想天国的示范,全书结束”(第十六章)。[23]这也像是人们对清教徒神学特征的描述:神学即灵修。
在书的结语部分,巴克斯特最后说:
读者啊,以上我已尽己所知,就如何维系属天生活为你提供了指导。你若无法像这样系统而全面地默想,至少也可以尽力为之;唯应切记的是,这默想当以认真的态度经常去做。一旦你熟悉了这一属天的功课,就必能从某种程度上熟悉上帝;你的喜乐必因喜乐对象的蒙福性质而成为属灵的、得胜的,而且经久不衰;无论是生是死,你都能坦然处之。在你既没有钱财,也失去健康和世间的享乐时,你仍能平安。即便你周围没有一个朋友,没有朋友的帮助,没有牧者,也没有书读,甚至没有任何赐福手段,即便所有这些都从你身边挪去,你也仍能有满足而真实的平安。[24]
而这“投入默想”的邀请,是作者早在本书开头第一章就已经发出了的邀请:
各位读者,无论你是谁,是年长还是年少,是富有还是穷乏,现在我都要以你主的名义劝勉你、要求你,不要只是读过本书的内容,勉强认同,然后便置于脑后,而是要认真投入这默想的功课,将在基督里的上帝视为你唯一的安息,专注于他胜过一切,因为无须多久,主就要召你去向他交账,判你到永久不变的结局中去了。永生上帝是他圣徒的福祉与安息,求他借这默想将我们属肉体的心变得属灵,将我们属世的心变得属天,使我们能深爱他,以他为乐,求他让这默想成为我们毕生的功课;求他让写这书的我和读这书的你,都永不偏离这条通向永生之路,免得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安息的应许”,却因自己的不信和疏忽而“赶不上(失去)”那安息。[25]
四
笔者之前读到一篇文章,结尾处写道:有人以为我们有比三百年前卓越得多的神学,可是我们为什么没有比三百年前卓越得多的教会和圣徒呢?[26]问得好!但笔者忍不住想问:今日之教会,有多少信徒真的了解三百年前的教会和圣徒?又真的领悟了三百年前的神学呢?
故,笔者邀请你同读巴克斯特,与众圣徒一同默想永恒的安息!
[1] 理查德·巴克斯特:《圣徒永恒的安息》,许一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第304页。
[2] 同上,“中译本导言”第3页。
[3] 同上,第4页。
[4] 同上,第47-48页。
[5] 同上,第108页。
[6] 同上,第117-118页。
[7] 同上,第93-94页。
[8] 同上,第2页。
[9] 同上,参第32-47页。
[10] 同上,第21页。
[11] 同上,第283-284页。
[12] 同上,第84页。
[13] 同上,第75页。
[14] 同上,第89-90页。
[15] 同上,第95页。
[16] 同上,第54页。
[17] 同上,第96-97页。
[18] 同上,第124页。
[19] 同上,第116页。
[20] 同上,第94-95页。
[21] 同上,第134页。
[22] 同上,“中译本导言”第11-12页。
[23] 同上,参目录。
[24] 同上,第303页。
[25] 同上,第3页。
[26] 陆昆:“非‘非福音’的福音”,《教会》,2014年1月第1期,总第45期,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