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2011年07月号(总第30期) 信仰告白与家庭教会建造

信仰告白与家庭教会建造

文/古道      亦新

 

信仰告白在教会建造中的作用被今日教会严重的轻视了。牧者和信徒更多地关注复兴教会的各种方法,关注灵性(常常是虔诚而不是敬虔)和生命(是品格和行为而不是真正的生命)。于是实用主义和成功神学在教会中大大泛滥。这导致了现今教会的各种混乱现象的发生。人们关注的不是什么是对的,而是什么是好用的,什么是有效的。牧师和传道人对教义没有兴趣,一方面他们以为福音和教义没有关系,生命和教义没有关系;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冲突和分裂。

 

这和以往真正复兴时代的牧者所关注的大不相同。比如在清教徒时代,牧师和传道人非常重视信仰告白和要理问答的学习。巴克斯特与他的两个助手,每周花两整天的时间,在教区信徒的家中教导教理问答。另外,他每周在周一周二下午和晚上花一个小时的时间,与七个家庭成员学习教理问答。在这些探访中,有耐心的教导,温柔的查问,他们就是这样细心的带领家庭和教会成员通过圣经来到基督面前。巴刻对此总结说:“在清教徒事奉观念的发展过程中,巴克斯特主要的贡献就是,他将个人性的教理问答,从单独针对儿童的基本教导,提高到传福音和教会牧养中,成为各个时代通用、不可缺少的成分。”

 

因此,我们实在需要在认识和建立信仰告白上有更多的思考,因为它与教会的建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一、信仰告白的必要性

 

按照禾壮的分析,英文creed(信条)一词是从拉丁文credo演变过来的,原意是“我信”。“我信上帝”和“我信基督复活”都是信条,只不过简短罢了。而confession(信仰告白)一词的拉丁文原意是“我公开宣告”,表达对信仰更详细的解释和陈述。[1]在本文中,为方便起见,将“信条”和“信仰告白”统称为“信仰告白”。

 

赵中辉牧师编著的《神学名词词典》中关于信条的解释,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帮助:“信条从起初就是基督教的组成成分,耶稣的运动与犹太教的有别之处,就在于它宣告耶稣就是弥赛亚的信念。在不同背景的教会生涯发展中,归结成条文的独特基督教信仰,或多或少在结构或词句上是相当固定的(提前3:16)。特别是殉道者当他们面对死亡时(提后6:12-13),在世人面前告白其信仰,因此殉道者被称为‘承认信仰者’。”

 

在此基础上,可以来看信仰告白的必要性。

 

1、教会是信仰的团体(太16:16-18),所以要有信仰告白。

 

“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16:16)

 

这正是福音书启示的核心,是教会的信仰告白。

 

教会是信仰的团体,不是经济的、不是政治的、不是慈善的团体,所以财富、权势、人数、建筑、聚会方式都不能成为教会的本质性的特征。教会的本质性的特征在于信仰,这信仰表达出来就是教会的信仰告白。离开了信仰教会就不复存在,所以教会最重要也是首先的工作就是告白自己的信仰。

 

教会在历史中一直在告白信仰。使徒行传中使徒们在告白耶稣从死里复活,是基督,是神的儿子。

 

在教会受逼迫的时候,教会告白自己的信仰。罗马时期,教会之所以受到逼迫是因为信仰,当时只要信徒放弃信仰就可以自由,但是许多的基督徒选择了死亡,不是他们愿意死亡,而是因为他们坚守信仰。他们告白说他们是基督徒,是属于基督的人,不是拜偶像的人。

 

在与异端争战中教会要告白信仰,因为抵挡亚流主义,教会有了尼西亚信经和亚他那修信经;因为有错误的基督论便有了迦克敦信经。对于称义的不同观点导致了抗罗宗就是新教的产生。

 

新教是从天主教分离出来的,分离的根本原因不是天主教的腐败和偶像,而是教义的不同,就是称义观不同。天主教认为称义要依靠信心加善行,路德认为称义只要凭借信心,善行是凭信心称义后的果子。双方都讲信心都讲善行,只是对善行的理解不同。这样一个区别导致了教会历史上最大的分离。在真理上认真是新教的传统。我们之所以从天主教出来就是为了真理,但是现在许多新教的教会已经忘记了传统和历史,常常最轻忽的就是真理和教义。

 

教会要把所信的真理整理出来,形成完整的教义,这就是信仰告白了。

 

我们的信仰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圣灵的启示,这启示就是圣经。圣经是我们一切信仰的根据。所以,教会有责任根据圣经归纳出我们信仰的标准,以指导信徒和教会的信仰生活。

 

宗教改革后,教会从罗马天主教脱离出来,各种异端和极端都开始蔓延,教会显得非常混乱,罗马天主教也以此攻击新教。于是当时教会的各个宗派都开始形成自己的信仰告白,路德宗形成了奥斯堡信条和协同书;圣公会的是三十九条;改革宗的是比利时信条,海德堡要理问答,多特信经,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今天仍然可以看到这些工作所产生的极重要的果效。荷兰的改革宗教会、美国的改革宗教会(包括保守的长老会和部分浸信会)今天仍然能够坚立的原因就是因为有改革宗的信仰告白。我们无法想象,若没有信仰告白,这些教会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一个以信仰为自己生命的群体却不能告白自己的信仰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一个以信仰为生命的群体却不清楚自己所信的是多么让人遗憾。

 

有人说,我只知道信耶稣就够了。但如果真是这样简单的话,为什么还要圣经呢?整本圣经启示的就是基督,不过圣经所启示出来的耶稣基督是能够用话语,也必须要用话语表达出来的,而将用话语表达出来的圣经真理加以系统的归纳总结,这就是教义,就是信仰告白。

 

历史上总是有错误地理解基督的人,即使在我们的心中也常常会有异端和极端的罪性的思想产生,为了不断归正我们的信仰,我们所信的基督要被正确地根据圣经用教义的形式描述出来。

 

信心包括信心的对象、信心的内容和信仰生活。现在有些福音派只讲信心对象,忽略信心的内容和信仰生活,于是福音只剩下约翰福音3章16节。这样的教导抽空、虚化了真正的福音。于是有些基督徒对于信仰就只剩下了耶稣爱我。神的公义、神主权的拣选、圣灵的重生、神的保守、神愤怒的审判、神的荣耀都没有了,十字架也没有了。只剩下祝福和医治。

 

2、不同的信仰会带来不同的信仰生活。

 

“有弟兄来证明你心里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甚喜乐。”(约叁1:3)

 

基督徒应该是知其所信,行其所信。

信仰不同生活就不同。

 

很简单的例子就是,佛教的信仰是涅磐,于是他们就修行,要脱离生死,远离红尘。我们的信仰是耶稣基督,是死里复活的主,是宣教传福音的主,所以基督徒应该是尽最大的努力进入人群当中。

 

不同的神学会导致不同的信仰生活。

 

有的教会相信,重生的信徒一定要痛哭并悔改三天,没有这样经历的人就没有重生,不能够进入他们的教会,这就产生出哭重生的信仰生活模式。

 

有的教会认为,在神的称义的恩典之外还需要另外一次祝福,就是成圣,圣灵的洗带来成圣,是一次性的、是立刻的事,并且圣灵的洗的标志是方言,这间教会就会追求方言,把方言视为属灵的标志,从而忽略保罗在哥林多前书所特别批评的那些“属灵人”混乱教会的做法,他们高举方言混乱教会。

 

否认圣经所启示的圣职的教会,他们聚会时没有人讲道,因为大家彼此同等,都是祭司,于是根据圣灵的感动个人自由“放言”。没有讲台,没有牧师。

 

有些教会教导如果人不能认清所有的罪就不能上天堂,于是有些信徒面对死亡的时候充满惧怕,不是他不愿意见主,而是他害怕因为自己没有认清一生所有的罪,见到的不是主。恩典没有了,人的功德和行为成为称义的依据,没有得救的确据。这也正是天主教的教导。

 

所以为了正确地引导信徒,带领教会,也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需要合乎圣经的信仰告白。

 

没有一间教会是没有神学的,没有一间教会是没有观点的。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神学和教义。有什么样的神学就有什么样的信仰生活,所有的信仰生活背后都有神学和教义为依据。所以牧者要做的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整理教会的神学和教义。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以我们自己的属灵能力和见识,我们没有力量总结一套完整的、合乎圣经的信仰告白。所以我们要谦卑下来,学习圣灵借着过去的众圣徒所总结出来的合乎圣经的全备真理的信仰告白。我们很多的传道人和牧师自己看不懂信仰告白,甚至连小要理问答都不能够明白。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工作。但我们却常常在这最根基的事上不下功夫,只在表面上花功夫,必然会导致教会的软弱和无力。

 

3、持守信仰,建立的不是一代人,而是永远的根基

 

“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从前所交托你的善道,你要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地守着。”(提后1:13-14)

 

这里“规模(ὑποτύπωσις)”一词非常重要,因为在希腊原文中,保罗把“规模”这个词放在这句话的最前面,表示强调。ὑποτύπωσι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概括、大纲、简要、总结。

 

在亨利马太的圣经注释中这样解释,“有一种‘纯正话语的规模’,就是根据圣经而有的简短的形式、要理问答、信仰重要原则的概要,或用正确的方法根据所需要的总结出来的纯正话语的概括、基督教信仰的简要总结。”

 

“规模”和”纯正话语”有区别,当保罗在提前、提后讲到纯正话语的时候都是在说圣经。至于“规模(ὑποτύπωσις)”,KJV译成“form”,ESV和NIV译成“pattern”,UASB译成“standard”。保罗鼓励提摩太把圣经的真理总结成教义或信仰告白的形式以教导并保守信仰。

 

持守纯正的信仰,首先要把信仰的内容总结出来。圣经是真理,但是当我们描述真理的时候总不能把圣经从头到尾都读一遍,然后说这就是我所信的,一个字都不能改。我们要像保罗所教导的那样,首先形成纯正话语的纲要。然后守住这纲要。

 

虽然圣经上没有圣经无误这句话,但是我们相信圣经无误这一教义。虽然圣经没有三位一体这句话,但我们相信三位一体这一永古不变的教义。

 

教会的责任是按正义分解圣经。我们讲道的时候不会只读经文,不去解释;我们教导成人主日学的时候不会只带领新信徒读圣经,我们还要给他们讲解基本要道。

 

教会不是一代人的事情,应该是持守信仰直到主再来。

 

没有信仰告白我们就无法做到这一点。我们深知人的罪性,同样一个传道人,有时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神学观点,自己都在变,何况下一代的教会呢!要保守教会的纯一清洁,就要有合乎圣经的信仰告白,教导所有的同工、信徒,而且传承这告白,这样的教会才有可能持久。

 

保罗嘱咐提摩太,要常常守着,要牢牢守着。守什么?守住那善道,守住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这是教会永远的责任啊!

 

4、信仰告白在教会抵挡异端和各种异教之风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弗4:13-14)

 

中国家庭教会能不能面对开放的局面实在需要探讨。能不能开放不取决于我们,但是能不能面对开放却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面对各样的异端和邪教有没有准备好?遗憾的是,还没有开放就有许多教会被掳了。华人教会的传统是轻视教义,轻忽神学,不愿意面对神学的冲突。许多华人教会没有教义,没有信仰告白,如果有也是很开放的,包容性很强,不能面对实际冲突。于是教会被掳的很多。观察被掳的教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生命”造就不注重教义和神学,更没有信仰告白了。有些人抱着合一的愿望,几乎无条件的接纳各样的宗派,带领教会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有的教会有信仰告白,是自己总结的。但是他们的信仰告白是作样子的,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信仰告白的结构和内容。这样的信仰告白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不仅要有信仰告白,而且还要落实在教会中。合乎圣经全备真理的信仰告白可以帮助教会更好地抵御错谬的侵袭,比如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的第一章“启示论”的第四条说:“我们应信服圣经的权威,这权威不在乎任何人或教会的见证,乃完全在乎上帝(他自己就是真理)。上帝是圣经的作者,所以我们应当接受圣经,因为圣经是上帝的话。”圣经无误的教义清晰可见。第六条讲到圣经的启示已经全备无需再有其他启示,圣经也足够指导我们的生活,不需要其他启示。第十条说:“在处理信仰上一切争论,教会会议一切决议、古代作者意见,人的道理、个人属灵领受事务时,我们可以放心:其裁决最高审判者只有一位,就是在圣经中说话的圣灵。”圣灵在圣经中说话,圣灵借着圣经向我们说话,而不是每天告诉我们该穿什么衣服该做什么事。除了圣经明确启示之外,没有什么预测将来的启示,对于将来,凭信心我们知道,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知道谁掌管明天。这在今天可以有力地帮助我们抵御灵恩派的影响。

 

5、信仰告白与教会建造。

 

“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或作“全”)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2:20-22)

 

摩西建造会幕时,神要他按着山上所指示的样式建造;大卫预备建造圣殿的时候,神亲手划出圣殿所有的房屋和物件的样式来让大卫明白,大卫再画出来并交给所罗门。今天建造教会,神已经指示了样式,就是圣经的话语,圣灵在圣经中说话,这一切足以带领我们建造教会。

 

圣灵借圣经将教会所要信的完备真理启示出来;将教会的行政制度启示出来,就是各样的职分和恩赐;将教会的信仰生活也启示出来,就是讲道、洗礼、圣餐、传福音、宣教;将信徒的生活也清晰的显明出来,包括主日敬拜、婚姻、灵修等。正如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1.6条所陈述的,“上帝全备的旨意,与上帝自己的荣耀、人的得救,信仰和生活有关的一切必要之事,圣经都明明记载,或是可以用正当且必要的推论,从圣经引申出来。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刻都不可加添;无论是借着‘圣灵的新启示’,或凭人的遗传,都不能加添圣经的内容。”这就是我们建造教会的依据。

 

我们到处找方法、找技巧,开各样的培灵会、各样的奋兴会,却不能安静下来在圣经中找答案,在圣经中寻求神。是圣经启示得不够充分吗?当我们看到清教徒在教义和话语的根基上建立教会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在前辈的圣徒面前谦卑下来,安静下来。

 

要在神的话语上下功夫,在话语中寻求主的旨意,而不是寻求某种特别的体验,寻求某种声音和“异象”,不是寻求某种特别有用的方法。有的人只强调门徒培训,忽略教会信徒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的只强调细胞小组,忽略教会的整体性;有的只强调灵性,忽略真理的根基;有的强调话语,忽略话语的应用等等。圣经的真理是确定、全面、丰富、平衡的,人却常常走样,这是神嘱咐摩西要按着山上的样式建造的原因,也是神向大卫亲自画出圣殿所有房屋、器皿、图案的样式的原因。建立并教导合乎圣经的信仰告白,是一种因着对神的话语敬畏的心而有的教会生活方式。

 

耶稣在颁布大使命时说“凡”他所吩咐的都要教训门徒遵行;他在受魔鬼试探时说,人活着不单靠食物,乃是要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建立合乎圣经的信仰告白,就是对神话语的顺服,是对神在圣经中所启示的教会建造的样式的顺服。

 

例如,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第二十五章“论教会”第三条说:“基督为了召集并成全在今世生活的圣徒,直到世界的末了,就把牧职、圣言以及上帝的典章赐给这大公和有形的教会。按照他的应许,借着自己的同在和圣灵,为达成目的使之生效。”

 

这里讲到神赐下牧职、圣言和典章造就教会。牧职就是圣灵赐给教会的各样恩赐和职分,这是建立教会的必需,但是有的教会却反对圣职,虽然圣经曾明确地启示;圣言就是圣经无误的话语,圣灵也透过圣经说话,这是一切信仰的根据;典章就是教会的敬拜、圣礼、各样事工等。神借这些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召集所有的圣徒,就是传扬福音召人归主;二是成全这些圣徒,带领信徒生命成长,长成满有基督的身量。主耶稣借着圣灵与我们同在、同工,直到世界的末了。这就是太28:18-20的解释,也是教会建造的样式。

 

属灵的前辈众圣徒在神的话语上有极深的领受,并用信仰告白的方式传递下来,我们要谦卑学习,建立合乎圣经的教会。

 

没有信仰告白,教会就没有标准;没有信仰告白,教会就没有依据;没有信仰告白,教会就没有围墙。

 

二、建立信仰告白的拦阻

 

虽然从许多方面可以看到建立信仰告白的重要性,但仍然有一些疑问需要解决。

 

比如,有人可能担心,强调信仰告白,会不会取代了圣经的地位?

 

敬虔的基督徒承认,圣经是神所默示的,是我们信仰、生活唯一的准则。那么建立信仰告白,并以之为规范性的信仰文本,会不会取代了圣经应有的地位?两个方面的考量,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首先,信仰告白不是与圣经无关的另一份文本,而是对圣经真理的系统性归纳和表达[2],我们若要对圣经启示我们那“纯正话语的规模”(提后1:13)有清楚的认信和教导,就需要信仰告白。而好的信仰告白就是集圣灵在历世历代中赐给众圣徒的智慧,对圣经真理的系统性归纳和表达。其次,信仰告白虽然具有某种信仰上的规范性,但其权威不是来自于自己,而是来自于圣经。如果信仰告白偏离了圣经,就没有权威;如果信仰告白阐明了圣经真理,就有从圣经而来的权威。这方面跟讲道很相似,但信仰告白比一篇讲道更为系统、清晰和具有规范性。

 

这既帮助我们解决困惑,也给我们带来提醒。教会建立信仰告白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或提出合乎圣经整体一贯真理的信仰告白,必须要依据圣经,对告白内容逐条考察、确认;而且,建立之后,也要避免一种倾向,就是“有了告白,忘了圣经”,毕竟我们信仰的权威是来自于圣经。有了告白很好,教导和传递告白也很重要,但我们不只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因此我们要常常回到告白的圣经基础。这样许多担心可望迎刃而解。

 

有一个事实可以给我们带来帮助,就是,改教运动高举圣经,强调“唯独圣经”,圣经是我们信仰、生活唯一的准则。但另一方面,改教运动也带来了信条和告白的完善和蓬勃发展。这从贺治对“信经信条简史”[3]的梳理中可以略见一斑。可见,持守圣经的权威和建立信仰告白是不矛盾的。

 

此外,有人可能会认为,信仰告白只是知识教条,与属灵生命没有关系,强调信仰告白,是注重知识,可能导致忽略属灵生命。

 

这涉及到对真理的知识和属灵生命之关系的看法。的确有许多人将真理知识与属灵生命或属灵操练对立起来,但这绝不是圣经的观点。恰恰相反,圣经中让我们看到,主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是“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约1:14),而且他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他是真理,也是生命,在主那里这不是分割的。并且,他对我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6:63)。新约圣经,甚至旧约圣经,都是在见证耶稣基督,就是作为真理和生命的耶稣基督。因此,圣经中启示的真理知识与生命密切相关,所以彼得劝勉弟兄姐妹在生命和虔敬的事上成长时,特别提到:“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又要加上虔敬”(彼后1:5-6),而在彼得后书的结尾,当彼得提醒弟兄姐妹防备恶人的错谬时,又一次语重心长地劝勉说:“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后3:18a)犹大书也劝戒教会:“亲爱的弟兄啊,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犹1:20)

 

有的时候教会中确实可能有一种看法,认为知识与灵修操练是矛盾的,重知识就会忽略灵修操练,重灵修操练就应该鄙视知识。这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体现出来,就是认为:一个人追求知识,就会不重视祷告;一个人重视祷告,就不需要知识。

 

但在保罗的生命和事奉中,我们却看不到这种矛盾和割裂。保罗注重真理的知识,也注重祷告。他坚持不懈地阐明真理,为要使弟兄姐妹得坚固、得造就,即使在监狱中也是如此(1:3-14);他也热切地祷告,为要使弟兄姐妹得坚固、得造就,在监狱中也是如此(弗1:15-23)。他在阐明真理的时候,伴随着向神的颂赞与祷告(弗1:3;罗9:5);他在祷告的时候,里面充满了真理的光辉(弗1:17-23)。可见,在保罗那里,真理的知识与祷告不是矛盾的。

 

加尔文的阐述也可以帮助我们看到真理的知识和真敬虔的关系。“加尔文说,真正的宗教是从敬虔产生出来的。他把敬虔定义为:‘因着认识神的恩惠,而生出对神的敬畏与爱。’(《基督教要义》,I,ii,1)认识神的真理是基础,在此基础上一定会结出敬畏和爱的果实。加尔文主义在圣经中所发现的独特真理,会导致一种出众的敬虔、生命和敬拜。”[4]

 

并且,“这种信念并不局限于加尔文或是第一代的加尔文派人士。在整个宗教改革的历史中,曾经不断的重申:敬虔乃是思想和情感的实践。主后1563年所写的《海德堡要理问答》(The Heidelberg Catechism),强而有力地陈述了这个事实。热情有活力的敬虔是这个教理问答独特的标记之一。它重复地问:‘此教义能使你获得什么益处?’”[5]

 

当然我们也需要警醒,避免因为对知识的误用而带来的自以为义和自高自大。就以归正神学为例,梁志勇指出,很多人谈到归正神学的时候,都赞叹它的严谨、精致和宏大;但看教会历史,我们就知道加尔文等人做如此严谨精深的神学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却不是为了建立一套精深宏大精致的体系,而是为了晓得该如何真正地敬畏神,并因着认识神而知道如何以神喜悦的方式,过敬虔的生活。这种对敬虔的追求导致他们严谨地查考圣经,以祷告的心仔细反思我们的敬拜是否符合神的心意,因为上帝是智慧、伟大、严谨的,所以这种以敬畏神为中心,为了过真正敬虔生活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信仰体系就必然是严谨、宏大、精致的。所以,我们都应该严肃的问自己一个问题:改革宗信仰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是它的博大精深,还是它的爱主敬虔?[6]

 

也可能有人有另外一种担心,就是认为,会因有了信仰告白而排斥兄弟教会。

 

无可否认,信仰告白会带来分别,就是分为相同信仰告白的教会和不同信仰告白的教会。但这却是于教会有益的:一是避免因失于分辨的联结而给教会带来困扰、混乱甚至分裂;二是避免唯我独尊,盲目排斥其他教会。信仰告白既可以为教会建立起护栏,也可以建立起在真道中合一的基础。这样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教会、帮助弟兄姐妹防范异端、极端;另一方面,它也帮助教会与有相同(或相似)信仰告白的兄弟教会建立更加紧密的彼此相助和同心事奉的关系。一间教会是孤单的,但是有共同信仰告白的教会联合在一起就有力量,能够共同抵御异端和极端。

 

同时,对于信仰告白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但仍可以视为真教会的兄弟教会,它也使我们知道,彼此都认同和必须持守的基本认信是什么,而彼此的差异又在哪里,在交往中应有的界限是什么,这不论于己于人都是有益的。同时,对于本质不同的“教会”,不可以相连接,免得得罪神。合一要在真理里面,否则就是属灵的淫乱。这在历史上有惨痛的教训。比如,犹大王约沙法的儿子约兰和以色列王亚哈的女儿亚他利雅结亲,结果亚他利雅一心在犹大推崇敬拜巴力(王下8:18,11:18),并且,她在约兰以及儿子亚哈谢死后,甚至起来要消灭犹大王室所有后裔,若不是神特别的保守,大卫王朝就要灭绝了。(王下11:1-3)

 

三、如何建立和落实信仰告白

 

约在1910年,伟大的荷兰神学家兼政治家凯波尔宣告说:“毋庸置疑……基督教正遭受极大的危害。两种生命看法彼此缠斗,作殊死战。现代主义用自然界的人所得的信息自成一个天地,并且以自然为依据建构人的价值;另有一群人屈膝于基督前,尊崇、敬拜他为神、为永活神的儿子,致力挽救‘基督教的传统’。这是在欧洲的争战;这是在美国的争战;这也是在我家的争战,我自己穷尽四十年精力为了保守信仰传统。”[7]

 

这场争战还在继续,而且形势越发严峻,人们想越过完备的教义直接来到主的面前,想直接凭借感性来遇见耶稣,这是撒但所施展的要抽空基督教本质的诡计。教义和信仰告白被放在角落里,被一大堆花里胡哨的词汇、运动、事工埋起来。

 

建立信仰告白是艰难的过程,因为大家的神学统一到一起是不容易的,尤其在家庭教会反神学反教义的背景下建立信仰告白就更加艰难。

 

同时,我们也面临一种试探,就是试图要另起炉灶建立一套只有中国家庭教会才有的独特的信仰告白。我们需要承认,我们还不具有这样的属灵的能力和见识,而且真理不会随时代和地区而改变。我们要做的,是学习这在圣灵带领下前辈圣徒所总结归纳出来的信仰告白,例如,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然后再对我们现今的处境作一些特别的回应。

 

信仰告白的建立是属灵的争战,当彼得刚刚告白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的时候,主耶稣就宣告,自己要在此告白上建立教会,并且强调要有属灵的争战,“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而且彼得马上就受攻击,拦阻耶稣。

 

所以要怀着敬畏的心,并带着天召的使命感来建立教会的合乎圣经的信仰告白。

 

第一、祷告。

 

这是一切属灵争战的必备。没有恒切的祷告,没有完全的依靠,不能建立信仰告白。因为这教会是主耶稣的,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是器皿,做他喜悦的事。所以,我们要为我们能够更清楚为什么要建立信仰告白而祷告,为能明白信仰告白的内容祷告,为众人的心能够合一祷告,为使自己有爱心、忍耐祷告,为求神败坏魔鬼的拦阻祷告,等等。

 

第二、从牧者自己开始

 

牧者自己先要认真学习和研读,明白信仰告白所讲的神学和教义,确认这也正是自己所信的,确认这正是纯正话语的规模。还要知道如何面对各种的反对和不同意见。没有很好的准备就开始,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在研读中可以参考的汉语资料比较少,其中《新译本圣经研读版》比较好。英文的比较多,有A. A. Hodge的,也有Robert Shaw 的“威斯敏斯特信仰告白简释”。

 

第三、带领同工一同学习信仰告白。

 

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也是最容易分裂的过程,所以需要特别的祷告和爱心,求神赐下智慧,能够使同工有相同的看见。需要外请老师的支援和教会内部有相同看见的同工的支持。

 

第四、在全教会推动。

 

教会的讲台、工人培训、小组学习都要围绕信仰告白学习,使大家认识到这是教会的使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第五、最终确认教会的信仰告白。

 

和众同工、信徒共同确认这正是教会的信仰告白。

 

第六、教会也要学习并传承信仰告白

 

让信仰告白的内容实实在在成为教会众人内心所真实相信的。建立信仰告白不是一件面子

工程,不是教会的又一项点缀,而是建立教会的根基性的工作,所以至少工人层面都要明白并认同信仰告白所讲的内容,并能够知道错误的信仰是什么样的。信仰告白的学习要成为教会长期的事工。

 

第七、与有相同信仰告白的教会有更深的联络与合一。

 

在与其他教会的关系上,信仰告白帮助我们清楚自己是谁,从而与相同信仰告白的教会可以建立更加紧密的配搭,联络得合式,彼此坚固,同心事奉。

 

当尼西米在异邦听到自己的犹大弟兄们遭难,并且耶路撒冷城墙被毁,城门被火焚烧,他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神面前禁食祈祷。此后他按着神的引导回到耶路撒冷,视察了城墙毁坏的情况,就回到弟兄们中间说:“我们所遭的难,耶路撒冷怎样荒凉,城门被火焚烧,你们都看见了。来吧,我们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免得再受凌辱。”弟兄们听了他的话,就说:“我们起来建造吧!”于是他们奋勇作这善工。(尼1-2)

 

今天,当我们听弟兄姐妹在五花八门的浪潮中无所适从的叹息,[8]当我们看教会因缺乏真道的护卫与根基所带来的贫弱与创痕,让我们祷告,也让我们一同起来建造,建造教会真理的城墙。如果不是现在,还要等到何时呢?

 

 

 

[1] 禾壮:“信条、圣经与教会——对认信(Creedal and Confessional Subscription)的一点思考,”《教会》,2010年3月第2期,总第22期,第3页。

[2] 正如贺治所言,虽然圣经是来自神,但理解圣经却是人的事。人必须尽他们所能对圣经中每一部分分别做出解释,然后把圣经对每个主题的教导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一致的整体,并调整这些不同主题的教导,使各部分相互一致形成一个和谐的体系。贺治:“信经信条简史,”《教会》,2011年7月第4期,总第30期,第28页。

[3] 同上,第28-33页。

[4] 葛菲罗:“真正的加尔文主义:思想和情感的敬虔”,唐兴译(2011年6月20日存取)http://peddrluo.ccblog.net/

archives/2010/36838.html,首次登载于Evangelium, Vol. 3, Issue 5。

[5] 同上。

[6] 梁志勇:“‘爱信条甚于爱上帝’的试探,”(2011年6月30日存取)http://www.crca.com.cn/show.aspx?

id=578&cid=15

[7] 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吴瑞诚、徐成德合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00页。

[8] 参刘清虔:“再思当代牧职,”《中台神学院院讯》,2010年,第195期,第2页。

 

登陆后可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