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栏目 | 事工探讨 | 为什么应该发展基督徒的调研事工?

为什么应该发展基督徒的调研事工?

文/慕香柏

 

一切事奉都必须建立在真切实际的基础上

 

整本圣经,都在反复强调上帝的信实、可靠、真切和实际。圣经中“真理”(ἀλήθεια)一词,原文就有“真实、事实”的意思。离开了这一基础,就没有基督信仰的任何立足之处。这也是基督信仰与中国文化、与佛教的一个根本区别。这启发我们,做任何事,都一定要建立在了解真相、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其结果和执行的实际情况,也一定要较真儿,包括各种比较和鉴别。我们从罗马书中也可看出,保罗在去罗马之前,对罗马教会各方面的了解,已经到了相当深入细致的地步。

 

但如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或感到,中国人不较真儿、随意性等文化惯性,同样深深浸染着中国教会,很多事情上我们都不注重调查研究,不较真儿,只是跟着感觉走,随大流。同时可能因为对上帝的普遍恩典缺乏尊重,我们对社会上的各种研究成果和经验,似乎很不重视。后果之一就是,主内人士和机构的许多服事,往往是费时费力费人费钱,而果效甚微。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世人也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所说的如果离真相很远,那么不但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产生许多反面的误导。如果你是在这样一种基础上做工,后果可想而知。

 

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是,全球化使得资源可以高速地共享和连接。如果忽视这一点,有可能你费尽努力在做的事情,别人已经有很好的经验了,而你却在走许多弯路,甚至去做没有必要做的事。

 

现代社会的另一个特点是,人们实际上越来越被不同的职业、阶层、文化及流行思潮等因素,分割为许多互相难以理解的“新族群”,比如,“蚁族”、“民工”、“白领”、“90后”、“留守儿童”等等。光是民工群体,又可以分为“保安”、“家政服务人员”、“建筑工人”、“制造业工人”、“餐饮业服务人员”、“小商贩”等等。各个群体间,其实很少来往,也交流不畅,不同阶层的群体,更是隔阂很深。任何的服事,如果不针对各自的难处和特有的工作及生活规律特点,就很难有效展开。同时,区域、文化背景和代际等因素,也会使人们难以相互理解。我知道一家海外有名的主内出版社。他们为进入中国开展文字事工,做了很多年的努力。但他们自以为已经很了解中国了,不相信或者找不到合适的本土人员来负责经营,结果交了许多学费,让参与的人都很痛苦,局面却一直打不开。

 

要注重上帝借普遍恩典赐给所有人的专业经验

 

做市场经营的人都知道,成功的企业,在进入新行业或开展新业务前,都会非常重视调研。而且,他们一般都很注重请专业的调研公司帮助。但我们也接触过一些主内的服事机构,他们的爱心、热心和奉献的心,都是外邦人所缺乏的。但他们似乎不太知道什么是有效的调研,怎样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服事,怎样提高开会或彼此合作的效能。是以他们往往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召开一些空洞低效的会议,让参与的人很有挫折感和空虚感。比如,当海外机构想来中国开展服事的时候,他们一般会把服事的目标群体,召集起来开会,然后问他们现在的状况、需要等等。他们不知道,这是中国。在会议的场合,哪怕只有七、八个人,所说的话,就很可能都是套话了,是没有多少价值的。而真正知道如何有效做事的人很少会用开会这种劳民伤财的办法,而会派有经验的专人,一一拜访服事对象,深入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境遇当中,甚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找到他们当中的意见领袖,一起探索出可行的合作方案。通过这些把基本工作预备好了,到开会时,就不会只是来彼此认识、介绍、暗中评估、揣测,然后探讨合作意向,最后充其量产生一些模糊的远景,而是会在事先较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会议,直接进入可操作性的实质决策讨论,做到言而有物,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行而有果。

 

调研帮助人们选择有效的服事方案,并真实地评估服事效果

 

很多人服事,往往都按流行的方式去做,按自己习惯和喜好的方式去做。问题是,这往往未必是合适的选择。

 

比如短宣,如何进行短宣?短宣是现在很流行的宣教方式,大概也是最受信徒欢迎的宣教方式之一。短宣固然也需要,但问题是,很少有人评估过短宣的真实果效。报告上那些决志信主的人数可靠吗?短宣之后他们怎么办?几年下来他们结出属灵的果子了吗?是不是与当地教会配合更好?如果当地有好教会,又何必大老远跑去短宣?如果没有好教会,你们放心把新生婴儿交给他们吗?哪些地方适合短宣?别人有效的短宣经验都有哪些?其实,很多短宣很容易就变成变相旅游或生活体验了,这也不是说不可以去。但作为教会的管家、上帝忠心的仆人,确实应该好好评估。教会或机构有限的资源,无论人力、物力、财力,该如何使用?有哪些更需要的用途?

 

又比如,人们说农村教会如何复兴,信主人数如何多,你真了解吗?他们到底因何而信?很多人是把上帝当偶像拜的。农村教会的见证到底如何?周围的各种不良习俗有多少因信主而改变?多少孤寡老人得到了教会的关怀?他们真正的难处到底为何?如何有效的服事他们?等等。

 

还有,很多教会稍大一点,就急于建大教堂。这真的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吗?大教堂的聚会和牧养方式,一定比多家分散的小教会更有效吗?不见得吧?还有的教会喜欢以很大的投入开圣诞晚会,或动不动就举行和参加国际会议、大型会议,费用、人力等投入都很大。我不是否定这些活动,而是问,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比如,若我们把这些有限的资源省下来,用以帮助和培训民工传道人,用以支持民工服事,用以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全人关怀,是不是对属天国度的拓展更有效果?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调研

 

这种调研,不但注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包括主内外、海内外),注重调研的规范性、严谨性,更注重调研内容的可靠性。比如很多问卷调查,甚至专人访谈的结果都未必可靠。要真正可靠就必须和调研对象打成一片,成为“自己人”,即使可能要多花时间和成本。这种调研不会以清楚描绘某种状况或得出某种结论为满足,而是要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为目标。

 

所以,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调研,不但要了解宏观背景、微观实际和社会趋势,也要了解具体的支持或限制的条件,不能只停留在问题分析层面,还要深入了解相关的经验教训,可能运用的资源,可能促进问题解决的各种方式,并在其中给相关的人提供合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和行动建议。

 

这种调研,不是以它所能得到的好评或批评为评估标准,而只是要看它到底促进了什么问题的实际解决。

 

调研可以培育服事项目,也是一种有效的切入方式

 

那么,这种调研本身是一种联络和激活包括前人的经验教训在内的各种潜在资源的方式,也是一种培育服事项目的机会。比如说,一个民工服事调研项目,就有可能培育出十几项行之有效的服事方式。比如,编辑出版《民工见证集》(对民工传福音很重要)、《民工服事手册》、《民工就业、生活与城市融入指南手册》,支持与培训民工传道人,进城民工子女教育与农村留守儿童关怀项目等等。这些事情都很有价值,也必然会产生相应果效。

 

当人们想开展一项新的服事,或是想解决一种新问题,或是想服事你所不太了解的新人群时,这是一种较好的切入方式。

 

调研是分享异象的较好方式

 

就我所看到的,很多教会都有心想服事民工,但却不知如何参与。其实,问题是不知道问题在哪儿,机会在哪儿,可能的服事办法是什么,从而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呼召和恩赐连接起来。

 

 

登陆后可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